[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保险杠进气格栅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94962.2 | 申请日: | 2014-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1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 发明(设计)人: | 肖丽丽;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晓林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保险杠 格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保险杠进气格栅。
背景技术
在进行汽车装配时,进气格栅与其他汽车零件如保险杠、装饰条和空气导流板等安装时不易安装到位,往往会出现卡接不牢固而松脱的问题,甚至有可能将汽车零件撕裂,影响生产效率。为此,有的车型会采取增加螺钉连接结构的方式来提高可靠性。然而,螺钉连接会增加紧固件数量及前保险杠总成的装配工序,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进气格栅,与其他汽车零部件配合紧密、卡接牢固,稳定性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保险杠进气格栅,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格栅本体,所述格栅本体上均匀分布有多排格栅通孔,所述格栅本体上沿所述格栅通孔长度方向设置有增加格栅通孔强度的第一加强筋,所述格栅本体的周边与保险杠配合处均匀分布有多个与保险杠卡扣相配合的卡扣孔,相邻两个所述卡扣孔之间设置有与保险杠安装边相配合用以固定保险杠的调整凸台,所述格栅本体的周边与保险杠配合处还均匀分布有多个与保险杠定位片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方设置有装配导向台,所述格栅本体的侧周及底边处设置有弯折翻边呈U型的限位条。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条上与保险杠内型面配合处均匀分布有多个限位凸台。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卡扣孔上设置有改善扣拔力的第二加强筋。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卡扣孔处设置有保证保险杠卡扣顺利回弹的支撑片。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片的两侧设置有保证支撑片弹性的挖空部。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格栅本体的下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用于与保险杠紧固的螺钉紧固孔。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格栅本体上与空气导流板配合中间区域处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片与空气导流板配合的导向筋。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导向筋沿着远离格栅本体的方向逐渐减薄。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导向筋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多条沿远离格栅本体的方向逐渐减薄的第三加强筋。
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格栅本体的侧周及底边处沿卡扣孔分布方向设置有与U型电镀装饰条相配合的装配槽。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如下:
1)、该汽车保险杠进气格栅,格栅本体上沿所述格栅通孔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可增加格栅通孔的强度;
2)、该汽车保险杠进气格栅,相邻两个所述卡扣孔之间设置有与保险杠安装边相配合用以固定保险杠的调整凸台,控制了格栅本体和保险杠之间的配合间隙,避免了卡扣孔和保险杠之间产生松动和配合不稳定的情况,稳定性好;
3)、该汽车保险杠进气格栅,格栅本体的周边与保险杠配合处均匀分布有多个与保险杠定位片相配合的定位孔,便于保险杠与格栅本体卡接前顺利定位到位,避免装配出现错位,更易装配;
4)、该汽车保险杠进气格栅,定位孔上方设置有装配导向台,便于保险杠定位片顺利插入定位孔内,起到了装配导向的作用;
5)、该汽车保险杠进气格栅,格栅本体的侧周及底边处设置有弯折翻边呈U型的限位条,U型限位条与保险杠内型面相配合,便于格栅本体和保险杠顺利装配到位,且U型限位条起到了支撑下作用,使格栅本体和保险杠配合更紧密,安装牢固,增加了整车的质量和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断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格栅本体、2-雷达孔、3-格栅通孔、4-第一加强筋、5-卡扣孔、6-调整凸台、7-定位孔、8-装配导向台、9-限位条、10-限位凸台、11-第二加强筋、12-支撑片、13-挖空部、14-螺钉紧固孔、15-导向筋、16-第三加强筋、17-装配槽、18-保险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49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