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生物膜脱氮系统空气吹扫和清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4629.1 | 申请日: | 2014-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9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宗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悦承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生物膜 系统 空气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拦截和清洗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污水处理生物膜脱氮系统空气吹扫和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它具有处理污水效果好、有机物去除率高、运行稳定、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基本都是采用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是使微生物群体相互聚集形成活性污泥,活性污泥在反应器或曝气池内呈悬浮状,与污水充分接触,吸收和消耗污染物,使污水得以净化的技术。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活性污泥法对于改善水质,保护水环境起到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弊端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在脱氮除磷效率方面受诸多因素影响而效率不高,已经难以满足污水处理排放要求。对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升级改造方法中,在曝气池中增加生物填料是一种广为使用的方法,但是目前该方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填料流失问题,传统活性污泥法改造中在曝气池增加生物填料后,填料会随出水或剩余污泥排放而流失;另一个问题是易堵塞,为了防止填料流失,通常做法是在曝气池排水堰上设置拦截网或栅形挡料板拦截膨胀起来的填料,由于拦截网或栅形挡板的存在,生物滤池中被截留的污染物难以排净,与填料结合在一起形成较大污泥块,堵塞拦截网孔或是栅形挡板缝隙,造成堵塞,严重时会导致曝气池溢流,污泥和填料大量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生物膜脱氮系统空气吹扫和清洗装置,解决现有生物滤池中易发生填料流失和滤网堵塞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污水处理生物膜脱氮系统空气吹扫和清洗装置,包括设置于曝气池内的拦截网,设置于曝气池内的曝气装置,以及设置于曝气池上方,并位于拦截网正上方的反冲管;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设置于拦截网底部并环绕于拦截网四周的第一曝气管,以及设置于拦截网中部并环绕于拦截网四周的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第二曝气管和反冲管底部侧壁上均设有出气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反冲管通过管道相连并用于控制气体进入反冲管的第一电动阀,与第一电动阀相连的第一控制器,以及与第一控制器相连并位于曝气池顶部的超声波感应器。
再进一步地,还包括与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通过管道相连并用于控制气体进入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的第二电动阀,与第二电动阀相连的第二控制器,以及与第二控制器其相连并位于曝气池内的液位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底部侧壁上设有两排出气孔,且分别位于底部的两侧,同时,每排出气孔的出气方向偏向相应管道的外侧。
另外,所述反冲管底部侧壁上设有两排出气孔,且分别位于底部的两侧,同时,每排出气孔的出气方向垂直向下。
作为一种优选,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均为矩形环管,管径为40~70mm,出气孔孔径为3~5mm,位于同一排且相邻的出气孔之间间距为10~20cm。
作为另一种优选,反冲管管径为5cm,出气孔孔径为2mm,位于同一排其相邻的出气孔之间间距为5cm。
此外,所述拦截网为不锈钢花窗,其厚度为3mm,开孔率为40~60%,孔径为18~20mm,孔形为倒喇叭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曝气池内设置曝气装置和反冲管等装置,无需对曝气池的原有结构进行任何改变,可直接进行安装,极大地缩短了安装时间,便于污水处理厂的操作,对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影响不大。本实用新型通过液位计和超声波感应器能够时刻了解到曝气池内的具体情况,并通过相应的控制器控制曝气装置的曝气量和反冲管的反吹空气量,从而有效的防止拦截网堵塞和滤料流失,有利于污水处理厂的长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向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向示意图。
图5为图2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E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3中F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4中G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悦承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悦承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46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