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膜双垄沟气推直插式玉米精密穴播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92409.5 | 申请日: | 2014-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0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高爱民;王松林;韩正晟;王波;戴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C7/18 | 分类号: | A01C7/18 |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张真 |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全膜双 垄沟 气推直插式 玉米 精密 穴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中的玉米播种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膜双垄沟气推直插式玉米精密穴播机。
背景技术
覆膜栽培是我国北方地区粮食实现丰产的主要栽培技术,从耕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环节均不同于露地栽培,覆膜玉米穴播机必须满足覆膜玉米种植的农艺要求。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当属滚筒鸭嘴式覆膜穴播机。打穴播种机改变了传统播种机的开沟、播种、覆土的播种方式,而变为打孔、播种和覆土,因而它具有工作阻力小、播种精度高等特点,有效地满足了精密播种对行内株距的要求,但这种播种机械种穴与膜孔错位率高,穴粒数均匀度差,易于造成空穴、穴粒数合格率低、播种深度和穴、行距均不可调等缺陷。主要原因是滚筒鸭嘴式穴播机排种器排种后,种子要经二次分配到各个成穴器,种子从导种管到成穴器自由下落过程时间需间隔数秒,致使穴粒数合格率低;二是采用滚筒鸭嘴式成穴装置,其运动轨迹为曲摆线,不能实现直插直出,膜孔形成后,鸭嘴顶端产生挑膜或挂膜,地膜经反复拉伸产生错位;三是不同品种、不同土壤条件、不同播种时节要求有不同的播种深度和不同的穴距、行距,才能保证有较好的出苗率,但滚筒鸭嘴式覆膜穴播机受结构限制难以调整。四是成穴器插入速度过慢,阻力过大,鸭嘴易堵穴、夹土块和有时不易入土打开等问题,鉴于此,我国曾研制了几种直插式覆膜穴播机,采用这种播种机播种后膜孔错位率降低、穴粒数均匀,成穴器撕膜、挑膜情况得以解决,但由于其采用的机构插入速度低、插入阻力大、播种效率较低、鸭嘴堵塞现象或由于地表过于坚硬而不能插入,制约了其顺利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的技术缺陷而提出一种全膜双垄沟气推直插式玉米精密穴播机,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全膜双垄沟气推直插式玉米精密穴播机,包括机架,其特点是所述的机架上设置有三组气推直插式精密穴播装置,三组气推直插式精密穴播装置的排种盘通过设置于机架上的排种盘轴相连;机架下部设置有地轮,大链轮与地轮同轴安装在地轮轴上,大链轮通过链条与安装在凸轮轴上的小链轮相连,凸轮轴安装在机架上,凸轮轴上设置有与气推直插式精密穴播装置的控制开关对应的凸轮;机架上还设置有与动力机气泵相连的气体分配箱,气体分配箱通过气管将高压气与气推直插式精密穴播装置的推动气缸总成相连,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有与动力机相连的三点悬挂装置。
所述的气推直插式精密穴播装置包括有推动气缸总成,气缸活塞连接有顶杆,在顶杆的下部设有成穴器总成;顶杆中部设有齿条与排种盘外缘设有的轮齿啮合;在成穴器总成内的顶杆端部设有橡胶皮碗;所述的成穴器总成包括有在成穴器壳体与鸭嘴型成穴器的限位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在成穴器壳体上设有螺塞,在成穴器总成内的顶杆上设有限深板和下推杆,在限深板与成穴器壳体之间设有深度调节弹簧;在成穴器壳体上至少设有单个充种孔,充种孔为圆形;鸭嘴型成穴器两侧由铰链连接;所述的推动气缸总成包括在气缸体的上部设有气缸盖,缸筒的上部设有上压盖,密封圈设置在缸筒与上压盖之间,垫片设于气缸盖与气缸体之间,压紧弹簧设置在气缸盖和上压盖之间;缸筒上部设有进气口,下部设有出气口,在气缸盖上设有控制开关。
所述的排种盘设有外罩壳,外罩壳上部设有种箱,种箱通过螺钉与外罩壳固定相连,外罩壳下部设有接种盒,接种盒下部安装有导种管,导种管下部出口与成穴器壳体上的充种孔相连。
所述的排种盘呈圆柱形,其半部设有窝眼,另半部设有轮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全膜双垄沟气推直插式玉米精密穴播机,适用于覆膜精量穴播种植,该气推直插式玉米精密穴播机工作时依靠气压作用使成穴器快速直插入土中完成播种,并能快速复位,可避免成穴器挑膜和撕膜,种子和膜孔错位,排种器结构设计使排种器从充种到排种实现种子的精量排放,齿轮齿条结构及顶杆的推动作用保证了种子事先已停留在成穴器内部,减少了种子下落时间,保证了种子的快速入穴,提高了播种质量,克服了现有国产滚筒式覆膜穴播机穴孔与膜孔错位率高,穴粒数均匀度差,易于造成空穴、穴粒数合格率低、播种深度和穴、行距均不可调的缺点及现有直插式穴播机成穴速度低,插入阻力大、穴距不可调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气推直插式精密穴播装置结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24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成本碳化硅脱氧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黑霉菌催化生产4-吡啶乙醇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