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管内置活门最大开启角度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90484.8 | 申请日: | 2014-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3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胡树欣;田德;焦宁;高秋梅;沙磊;张兰英;陈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一工厂 |
| 主分类号: | F16K37/00 | 分类号: | F16K37/0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雷秋芬 |
| 地址: |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管 内置 活门 最大 开启 角度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导管内置活门最大开启角度检测装置,属于测量、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飞行器的控制系统中,需要通过布置在管路中活门开启角度的变化来调节气体的流量,因此,对控制系统管路内置活门最大开启角度的检测是飞行器制造及维修过程中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之一。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飞行器的控制系统导管内置活门1,由于其阀座1-1隐藏在导管2的内腔中,且阀片1-2向远离导管2开口端的方向开启,因此仅依靠检测人员肉眼难以准确判断该导管内置活门1的最大开启角度,而采用常规的角度测量仪器无法深入到导管2的内腔中,也不能完成对导管内置活门1最大开启角度α的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飞行器控制系统中导管内置活门最大开启角度的检测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满足飞行器制造及维修过程中产品质量要求的导管内置活门最大开启角度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导管内置活门最大开启角度检测装置,包括固定衬套、夹紧螺套、支杆和定位框,所述支杆穿入固定衬套的内腔中,支杆可在定位框的导向作用下左右移动,并通过定位框限定其最大移动量,所述定位框安装在固定衬套上,所述夹紧螺套与固定衬套配装,夹紧螺套还可以螺纹连接方式与导管开口端配装。
上述导管内置活门最大开启角度检测装置,所述固定衬套前端为偏心套筒结构,偏心套筒通过环形凸台与后端空心圆柱体连为一体,固定衬套前端偏心套筒与导管内置活门的阀座匹配,在固定衬套的前端面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在其环形凸台上设有轴向贯通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中配装第一固定螺钉,所述第一固定螺钉用于固定衬套与导管内置活门的阀座装配,在固定衬套后端空心圆柱体侧壁上设有径向布置的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中配装第二固定螺钉,所述第二固定螺钉用于将支杆的位置锁定。
上述导管内置活门最大开启角度检测装置,所述夹紧螺套内腔为阶梯圆柱孔结构,在夹紧螺套前端内侧壁上设有夹紧内螺纹,所述夹紧内螺纹与导管开口端外螺纹匹配。
上述导管内置活门最大开启角度检测装置,所述支杆为带有盘头的圆柱体结构,在其前半部分设有沿轴向布置的长槽,所述长槽宽度与定位框匹配。
上述导管内置活门最大开启角度检测装置,所述定位框为槽形框架结构,槽形框架的竖直臂穿过支杆的长槽,槽形框架的两个水平臂嵌入固定衬套上的第二定位孔中。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飞行器控制系统中导管内置活门最大开启角度的专用检测装置,它通过固定衬套上配装的第一固定螺钉装配在被检测导管内置活门的阀座上,再由夹紧螺套将该专用检测装置与导管开口端固定连接,然后把其竖直放置,导管内置阀片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张开至最大角度,此时支杆随之向下滑动,盘头与阀片相接触,再拧紧配装在固定衬套后端空心圆柱体侧壁上的第二固定螺钉,使支杆锁紧定位;然后拆卸夹紧螺套,再将固定衬套及导管内置活门一起从导管开口端拆卸下来,并使导管内置活门的阀片转至与支杆盘头相接触的位置,此时导管内置活门的阀片位置就是在导管内的最大开启角度位置;将角度检测样板穿入支杆的长槽中,并与导管内置活门的阀片位置相比对,就能检测出该导管内置活门最大开启角度,以此判定该导管内置活门是否符合其技术使用条件的要求;最后,将导管内置活门最大开启角度的专用检测装置与被检测导管内置活门拆开,将导管内置活门安装到导管内腔中,然后将导管倒置,阀片在其重力作用下回复至初始位置,完成测试过程。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准确检测导管内置活门的最大开启角度,满足了飞行器制造及维修过程中对零部件装配质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导管内置活门及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3是固定衬套的主剖视图;
图4是图3中固定衬套的左侧视图;
图5是图3中固定衬套的右侧视图;
图6是夹紧螺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支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一工厂,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一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04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