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0376.0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8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林宗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宗正 |
主分类号: | H01R24/38 | 分类号: | H01R24/38;H01R4/28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赵婷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连接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插头连接器结构,尤指一种插头基座平时是与插头呈现短路状态,须待插头被插设于插座连接器中,且至一定深度后,得以将信号限制元件往内压迫,让插头与插头基座呈现不导接状态,以确保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互为连接的过程中,不会有任何信号传输,不会产生扰人的杂音,并于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完成后,才会有信号传输,让信号传输更为精准与完美的插头连接器结构创新。
背景技术
按目前市售信号传输用插头连接器,如中国台湾发明第I382608号(题为“插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如第二图及第五图所示,插头2包括一固持部23、自固持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20及自固持部23向后延伸的焊接尾部24。其中固持部23的外表面凸设有两凸环230,而使两凸环230间形成一环形的凹槽231;对接部20包括金属头部21及圆柱状主体部22,主体部22上包覆有多个金属环220,相邻金属环220之间及金属环220与金属头部21之间均设有绝缘部221,从而将彼此电性隔离;焊接尾部24包括自其末端中央向后延伸出的金属柱体241及位于不同半径的圆环上的多个金属片242。其中上述对接部20上的金属环220分别与上述焊接尾部24上的多个金属片242一一对应电性连接。请参阅第二图及第三图,线缆3内的导线(未图标)与插头2的焊接尾部24上的金属柱体241及多个金属片242相焊接使二者完成电性连接,一内模4包覆于线缆3与插头2的焊接尾部24相焊接的区域,用于保护线缆3与插头2相焊接的区域。请参阅第一图至第五图,第一外模5外模成型于部分内模4及线缆3的外围,其大致呈中空的圆环状,包括一前端环状部51及一后端环状部52,其中后端环状部52的外径较前端环状部51的外径大,而使前端环状部51外围具有一填充空间。前端环状部51的圆形外表面上凸设一平台511,该平台511上设有一延伸至后端环状部52的凹槽512,一握持件7可组装于凹槽512内。另前端环状部51的后部邻近后端环状部52处凸设一倾斜部513,该倾斜部513的倾斜面将前端环状部51的外表面及后端环状部52的外表面连通。如此,该倾斜部513可以增加一次成型后第一外模5的强度,同时在二次成型时,该倾斜部513又可改变流料的方向,减少二次成型时受热面积及填充体积,从而可保证第一外模5与第二外模6的结合面不变形。
前述现有信号传输用插头连接器的插头2与缆线模4,不论何时均会呈现信号相通的状态,因此,当用户将该现有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互为插接时,即会立即将信号传输到插头连接器,致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插接过程产生不必要的信号杂音,造成困扰。
为此,本发明者积多年相关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经验,特针对前述现有插头连接器的问题,加以研究,乃发明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乃是在提供一种麦克风或音响的信号传输的插头连接器结构创新,主要乃是在于避免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互为插设连接的过程中,产生扰人杂音,需待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连接完成后,才会有信号传输,让信号传输更为精准与完美。
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头连接器结构,所述插头连接器结构至少包含:
插头基座,得为插头组件设置;
插头组件,得伸设于前述插头基座的前端,前述插头组件的外壳体接近于后端形成有二切槽,为呈对应状态,前述外壳体内部设绝缘的内壳体,于前述内壳体后端得为导体元件设置,位于前述外壳体前侧设绝缘元件,前述绝缘元件前端再衔接插头卡合元件,前述插头卡合元件得为端子插设后加工结合定位,前述端子得与前述导体元件维持接触状;
信号限制元件,设于前述插头组件的外壳体后端,前述信号限制元件为金属材质制成,并形成有二定向件,当信号限制元件与插头组件的外壳体互相组合时,系以前述信号限制元件的二定向件分别设置于前述插头组件的外壳体的二切槽,让信号限制元件的移动轨迹受限于前述插头组件的外壳体的二切槽,位于前述信号限制元件后侧并设弹性元件,以为弹性元件的一端抵顶,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则抵顶于前述插头基座,前述信号限制元件得利用前述弹性元件产生自动复归回位的效果;
如此,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互相结合,尚未到达设定的深度前,得藉由前述信号限制元件与插头组件的内壳体形成接触状态,让插头连接器的端子与接地端子接触形成短路状,无任何信号会被传输出去,避免产生杂音;只有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互相结合,到达设定的深度时,得藉由前述信号限制元件与插头组件的内壳体形成不接触状态,让插头连接器的端子与接地端子接触形成信号回路,得以将信号传输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宗正,未经林宗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03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堵盖的涂胶工装及涂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输液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