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积极式导纱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7543.6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9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金永良;张和中;孙健;海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56 | 分类号: | D04B15/56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脑 针织 横编机 积极 式导纱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辅助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积极式导纱机构。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电脑针织横编机需配备导纱机构,由导纱机构将自纱盘上直接引出的纱线或者将由送纱器送出的纱线引至编织机构编织,纱盘上引出或送纱器送出的纱线的数量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编织时所需不同颜色的纱线的数量相适应,以便编织出色彩、图案丰富的织物。
关于导纱机构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如CN102191618A(可调弹力夹纱机构)、CN102704171A(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定向导纱机构)、CN102191623B(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纱线预张力调整机构的断纱报警装置)和CN102191625B(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纱线预张力调整机构的断纱报警机构),等等。
尽管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方案的导纱机构的结构各异,但导引纱线的方式即纱线的走向也即纱线进入编织机构的路径是趋于相同的,具体而言,纱线由纱盘或送纱器引出,经纱线预张力调整装置调整预张力,出纱线预张力调整装置后进入夹纱装置(夹纱装置如中国专利CN102704171B、CN202011960U和CN103437057A所示),出夹纱装置后进入导纱杆(即挑线簧)末端的导纱环(也称导纱瓷圈),再途经嵌纱座上的嵌纱钩(关于嵌纱钩的结构具体可参见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469460A)进入编织机构。
前述导纱机构的结构决定了纱线的走向并且长期以来已为业界形成共识,尤其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与之相异的信息并且也未闻业界提出质疑的相关报导。特别是作为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使用厂商,因其认为导纱机构的结构是合理的,于是将编织过程中出现的过于频繁的断纱原因归咎于纱线自身的质量(构成纱线的纤维的张力、纱线的条干均匀度)、编织环境的空气干湿度等。然而,经本申请人在汇集了来自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使用厂商的大量信息后,并且经反复的模拟推演试验,结果发现,引起纱线断裂的因素除了前述纱线质量和编织环境外,在很大程度上因导纱机构的结构有失合理所致。因为纱线在途经属于导纱机构的结构体系的夹纱装置以及嵌纱钩的过程中由于夹纱装置以及嵌纱钩处于静态,而纱线则处于动态,于是纱线是与夹纱装置以及嵌纱钩相剧烈摩擦的状态下进入编织机构的,摩擦力越大,纱线断裂几率越高,并且纱线在向编织机构行进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忽紧忽松现象,严重影响纱线编织机构平稳输送的效果,最终影响织物的质量。
由上述可知,由于已有技术中的导纱机构的导纱形式表现为消极式导纱,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断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副作用。鉴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测试中心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纱线在摩擦状态下进入编织机构而藉以显著减少断纱几率并且确保纱线的输送平稳效果进而确保编织物质量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积极式导纱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积极式导纱机构,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一床头厢,该床头厢设置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架的顶部,所述的积极式导纱机构包括滑套导纱装置、固定板座和滑轮导纱装置,滑套导纱装置设置在所述床头厢上并且位于床头厢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固定板座固定在所述机架的顶部,并且在该固定板座上固定有一导纱滑轮座固定板,该导纱滑轮座固定板对应于所述滑套导纱装置的下方,滑轮导纱装置的数量有一组,并且在所述导纱滑轮座固定板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滑轮导纱装置包括导纱滑轮座、第一、第二挡盘、滑轮、滑轮轴承和挡盘连接螺钉轴,导纱滑轮座的下端与所述导纱滑轮座固定板固定,上端探出导纱滑轮座固定板并且朝着所述滑套导纱装置的方向伸展,第一、第二挡盘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相配合,滑轮轴承设置在滑轮的滑轮轴承腔内,滑轮朝向第一挡盘的一侧转动地支承在第一挡盘上,而滑轮朝向第二挡盘的一侧转动地支承在第二挡盘上,挡盘连接螺钉轴在依次穿过第一挡盘、滑轮、滑轮轴承和第二挡盘后与导纱滑轮座的上端连接;所述滑套导纱装置包括滑套轴和滑套,滑套轴以水平状态与所述床头厢的高度方向的下方固定,滑套的数量与所述滑轮导纱装置的数量相等并且转动地设置在滑套轴上,所述滑轮对应于所述滑套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75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