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载卫星通信设备减震机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6872.9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9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裘德龙;汤磊;周丰茂;李文明;鞠正峰;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8 | 分类号: | H05K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006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载 卫星通信 设备 减震 机架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卫星通信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机载通信设备保护的机载卫星通信设备减震机架。
背景技术
卫星通信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成果,也是航天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它具有覆盖面积大、频带宽、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性能稳定可靠、机动灵活、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等优点。多年来,它在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国防通信、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机载卫星通信设备是指飞机上用于通信联络的电子设备。机载卫星通信设备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数字化(实现以机载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数字通信)和综合化(将单一功能电台综合为多功能电台,进而将飞机电台与其他机载电子设备组成多功能综合电子系统),进一步减小机载卫星的体积、重量和功耗,提高其可靠性、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由此,机载通信设备对于设备的运行环境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运行的过程中的稳定性,抗干扰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飞机的飞行姿态角度以及飞机高速飞行与空气的接触均会导致飞机在空中飞行震动较大,有可能影响安装在机舱内的卫星通信设备正常工作,会严重影响通信的信号质量,甚至损坏卫星通信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载卫星通信设备减震机架,该设备可以很好的减少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产生的震动,提高卫星通信设备稳定性,使之能够正常稳定的工作。
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载卫星通信设备减震机架,包括:外层机架、内层机架、减震器,所述的内层机架设置在外层机架内部,内层机架与外层机架通过减震器连接,减震器与外层机架的内角相连,减震器与内层机架的外角相连;所述减震器为T形结构,减震器的小端开设直角缺口。
本申请所述减震器大端与内层机架连接处设置垫圈,通过螺栓将减震器与垫圈紧固于内层机架的外角处。
本申请所述减震器有8个,分别设置在外层机架的八个内角处。
本申请所述减震器为橡胶减震器。
本申请所述外层机架为铝型材。
本申请所述内层机架为铝型材。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结构设计在飞机震动时,减震器吸收震动能量,将内层机架与外层机架震动隔离,内层机架中的卫星通信设备得到了保护。
本申请结构简单,使用轻便。外层机架及内层机架均采用铝合金材料,采用这种设计以后,不仅可以提升机架的刚性,而且铝的密度比较低,减低了整体的重量,减小了飞机的负载,使得该减震机架的运用范围更加的广。
本申请中减震器设计成T形结构,其小端开设直角缺口,保证与外层机架连接紧密,从而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减震器与内、外机架通过垫圈、弹性垫圈、螺母、螺栓连接,这种设计结构简单,可以使得减震器与内外层机架紧密相连,保证整体的稳定性,提升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1—外层机架,2—内层机架,3—卫星通信设备,4—减震器, 5—螺钉,6—弹性垫圈,7—螺母,8—垫圈,11—螺栓,12—外层机架纵梁,13—内层机架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一种机载卫星通信设备减震机架,包括:外层机架1,内层机架2,减震器4,所述的内层机架2通过减震器4与外层机架1相连成为整体,所述的减震器4与外层机架1的内角相连,所述的减震器4与内层机架2的外角相连。所述减震器4大端与内层机架2连接处设置垫圈8,通过螺栓11将减震器4与垫圈8紧固于内层机架2的外角处。
内层机架2安装卫星通信设备3。外层机架1与飞机机舱连接。当飞机震动时,减震器4吸收震动能量,将内层机架2与外层机架1震动隔离,内层机架2中的卫星通信设备3得到了保护。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减震器4至少有四个,优选为前后各四个,共八个。采用这种设计以后,可以更好的提升减震的效果,提高卫星通信设备3运行的稳定性,降低卫星通信设备3损坏的可能性,提升卫星通信设备3的寿命。
进一步地,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减震器4采用橡胶减震器。因为橡胶减震器固有频率低仅有几个到十几个赫兹,避免了发生共振的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68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