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强制循环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6649.4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1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董俊丽;吴少飞;彭长泓;徐红宗;马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众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19/10 | 分类号: | F02N19/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徐皂兰;秦舜生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制 循环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预热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用于发动机预热的强制循环加热器。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的加热器所使用的温度采集原件多为液涨式或突跳式温控开关,温度采样差,而且不可自行设置温度。当前大部分加热器所提供的水泵为交流水泵,由于水泵受供电环境影响大,若供电电压不稳定,则水泵寿命会受到很大影响。再者,当前市场销售的加热器不能显示当前温度,不能够直观地表达腔体内水温,亦不能对加热完成时间进行预估。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实用性强、操作简单的强制循环加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制循环加热器,它包括控制器、直流循环水泵和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进液口接通发动机,所述加热器的出液口接通所述直流循环水泵,所述控制器通过PT100采样所述加热器内的温度,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直流循环水泵,所述加热器依次通过交流接触器和空气开关连接到市电,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
基于上述,该强制循环加热器还包括有过热温控开关,所述过热温控开关串联于所述交流接触器和所述空气开关之间,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过热温控开关。
基于上述,所述加热器的最下端设置有密封圈式放液阀。
基于上述,所述加热器的进液口设有单向进液阀。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使用控制器进行控制,PT100采样,不仅能实现温度精确采样,而且用户可根据自我需要自行设定冷却液所需要的温度;使用24V直流供电的直流循环水泵,电压稳定,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循环水泵的使用寿命;其中,控制器通过过温保护温控开关控制交流接触器,双重保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强制循环加热器,它包括控制器、直流循环水泵和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进液口接通发动机,所述加热器的出液口接通所述直流循环水泵,其中,所述加热器的最下端设置有密封圈式放液阀,进液口设有单向进液阀,所述直流循环水泵使用24V直流供电,电压稳定,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循环水泵的使用寿命;
所述控制器通过PT100采样所述加热器内冷却液的温度,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直流循环水泵,所述控制器使用Hc100控制器,通过所述控制器的控制面板的输入控制,通过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所述加热器中冷却液的温度,同时,还可以通过所述控制器的显示屏显示当前冷却液的温度;所述加热器通过交流接触器KM1连接到市电,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KM1,所述控制器通过BAC06A型蓄电池连接到市电。
为了防止干烧及加热器过热,所述强制循环加热器还设置有过热温控开关,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过热温控开关控制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KM1,所述过温控开关采用KSD301型温控开关。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直流循环水泵和所述加热器分开控制,对冷却液进行加热前,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所述直流循环水泵和所述加热器同时接通,当冷却液到达设定温度点后,控制所述加热器先断电,所述直流循环水泵延时3秒后断电,从而防止冷却液热量集中,延长了所述直流循环水泵的寿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众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众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66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