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加液灌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4781.1 | 申请日: | 2014-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7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韦建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伟仕泰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26 | 分类号: | B67C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灌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是自动加液灌装机。
背景技术
灌装机按灌装原理可分为常压灌装机、压力灌装机、液体灌装机、油类灌装机、膏体灌装机、酱类灌装机、颗粒浆状灌装机、粉剂灌装机、大桶水灌装机和真空灌装机。
常压灌装机是指在大气压力下靠液体自重进行灌装。这类灌装机又分为定时灌装和定容灌装两种,只适用于灌装低粘度不含气体的液体如牛奶、白酒、矿泉水等。
液体灌装机大多采用全新卧式设计,轻巧方便,自动抽料,对于黏稠较大的膏体可加料斗加料。这种灌装机多具有手动及自动相互切换功能:当机器处于“自动”状态,机器按设定速度,自动进行连续灌装。而当机器处于手动状态,操作人员踩动踏板,来实现灌装,若一直踩住不放,则也变为自动连续灌装的状态。同时还具有防滴漏灌装系统。
市场上的自动灌装机由于控制系统复杂,因此造成了线路复杂,也就使得灌装设备比较庞大,而且不易与储液罐连接。目前还没有一种结构简单,手自两用的易与储液罐连接的自动加液灌装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手自两用的易与储液罐连接的自动加液灌装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自动加液灌装机,包括架体、条码枪、手动阀、灌装管头、灌装气缸、储液缸、触屏、电控箱、工件秤、加液管、加液气缸,其特征在于条码枪、手动阀、灌装管头、灌装气缸、储液缸、工件秤设置在架体内,电控箱设置在架体顶端,触屏通过线路连接到电控箱内,灌装管头为多个,多个灌装管头与储液缸连通,灌装管头与储液缸之间设置手动阀,灌装气缸设置在储液缸旁,灌装气缸与电控箱连接,电控箱为灌装气缸输出动力并通过控制动力输出进行控制,灌装管头下方设置有工件秤,条码枪设置在工件秤后侧,工件秤、条码枪均与电控箱连接并为电控箱提供参数信号,储液缸通过加液管进行加液,加液管上设置单独的加液气缸,加液气缸与电控箱连接并受电控箱控制。多个灌装管头分成多排相错排列。触屏通过延长与电控箱的连接线设置在与手动阀等高位置。架体前端工件秤一侧为开放式设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单独的加液气缸对储液缸进行加液,可以连续进行灌装,而且通过将多个灌装管头分成多排相错排列,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摆放尽可能多的待灌装工件而不互相影响,还通过设置手动阀对灌装管头进行部分关闭,并通过条码枪、工件秤对灌装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极大地提高了灌装生产线的流水线水平,提高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
1—架体,2—条码枪,3—手动阀,4—灌装管头,5—灌装气缸,6—储液缸,7—触屏,8—电控箱,9—工件秤,10—加液管,11—加液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自动加液灌装机,包括架体1、条码枪2、手动阀3、灌装管头4、灌装气缸5、储液缸6、触屏7、电控箱8、工件秤9、加液管10、加液气缸11,其特征在于条码枪2、手动阀3、灌装管头4、灌装气缸5、储液缸6、工件秤9设置在架体1内,电控箱8设置在架体1顶端,触屏7通过线路连接到电控箱8内,灌装管头4为多个,多个灌装管头4与储液缸6连通,灌装管头4与储液缸6之间设置手动阀3,灌装气缸5设置在储液缸6旁,灌装气缸5与电控箱8连接,电控箱8为灌装气缸5输出动力并通过控制动力输出进行控制,灌装管头4下方设置有工件秤9,条码枪2设置在工件秤9后侧,工件秤9、条码枪2均与电控箱8连接并为电控箱8提供参数信号,储液缸6通过加液管10进行加液,加液管10上设置单独的加液气缸11,加液气缸11与电控箱8连接并受电控箱8控制。多个灌装管头4分成多排相错排列。触屏7通过延长与电控箱8的连接线设置在与手动阀3等高位置。架体1前端工件秤9一侧为开放式设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单独的加液气缸11对储液缸6进行加液,可以连续进行灌装,而且通过将多个灌装管头4分成多排相错排列,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摆放尽可能多的待灌装工件而不互相影响,还通过设置手动阀3对灌装管头4进行部分关闭,并通过条码枪2、工件秤9对灌装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极大地提高了灌装生产线的流水线水平,提高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伟仕泰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伟仕泰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47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