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松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4542.6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0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伟梅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8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松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节约时间、操作简便的茶叶松包机。
背景技术
茶叶松包机用于解散包揉后的茶球,是在揉捻后使茶叶能够轻松解包和松块。
现有的茶叶松包机是具有内筒和外筒的,内筒内放置茶团,在内筒进行旋转时, 茶团进行滚转、翻抛,从而使茶团松散。在内筒进行旋转时,在外筒上设有滚轮辅助内筒的转动,但是由于内筒的旋转速度,会使内筒产生晃动,长长时间后会对松包机产生影响;而且在松包机结束工作后,内筒的旋转速度会慢慢下降,操作人员需要等待到内筒静止状态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序,这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节约了生产时间并操作简便的茶叶松包机。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茶叶松包机,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的滚筒,滚筒具有内筒和外筒,所述的外筒的进料端面上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位于内筒的进料口的下方,在支撑架上设有滚轮和辅助顶板,滚轮套设在支撑架上,辅助顶板设立于支撑架上,辅助顶板位于滚轮的内侧并与滚轮并列设置,辅助立板具有立板和设于立板顶部侧面的突起,滚轮的顶部与内筒的筒口的弧形边沿相接触,突起与内筒的筒口的弧形边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的外筒进料端面的顶部设置有钩件,钩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筒的端面上,钩件的钩头部分伸入至内筒筒口的内侧边上。
所述的辅助顶板的高度大于滚轮的高度。
所述的突起为圆弧形。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维持内筒与外筒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在松包机结束工作时,减缓内筒的速度,节约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的放大图。
其中:1.支架,2.滚筒,21.内筒,22.外筒,23.支撑架,24.滚轮,25.辅助顶板,251.立板,252.突起,26.钩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3中本实施例公开:
茶叶松包机,包括支架1和设置在支架1上的滚筒2,滚筒2具有内筒21和外筒22,外筒22的进料端面上设置有支撑架23,支撑架23位于内筒21的进料口的下方,在支撑架23上设有滚轮24和辅助顶板25,滚轮24套设在支撑架23上,辅助顶板25设立于支撑架23上,辅助顶板25位于滚轮24的内侧并与滚轮24并列设置,辅助立板25具有立板251和设于立板251顶部侧面的突起252,滚轮24的顶部与内筒21的筒口的弧形边沿相接触,突起252与内筒21的筒口的弧形边沿之间留有空隙,外筒22进料端面的顶部设置有钩件26,钩件2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筒22的端面上,钩件26的钩头部分伸入至内筒21筒口的内侧边上。
辅助顶板25的高度大于滚轮24的高度。
突起252为圆弧形,使内筒21在碰撞到立板251时,圆弧形的突起252不会对内筒21造成损坏。
松包机工作过程中,钩件26能够限制内筒21大范围的晃动,维持内筒21与外筒22的稳定性;在松包机结束工作是,内筒21在缓慢降速,内筒21会产生轻微的晃动,这时内筒21的筒口的弧形边沿会时不时的碰撞到辅助顶板25上的突起252,突起252与内筒21的边沿会产生摩擦,从而能够使内筒21减速,使内筒21回复到静止状态,方便操作人员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伟梅,未经王伟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45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