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3369.8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9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皓天;钱弢;李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光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30/10 | 分类号: | H02S30/10;H02S40/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一体化 太阳能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特别是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由一定规格及数量的太阳能电池片串并联组合封装在一起构成。由于单片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流和电压都很小,然后我们把他们先串联获得高电压,再并联获得高电流后,通过一个防逆流二极管然后输出。
常见的光伏组件是使用带旁路二极管的接线盒进行连接,缺点是一旦出现遮挡或电池本身缺陷导致热斑时,旁路二极管启动,该二极管对应的电池串被短路,组件输出功率至少下降1/3,同时系统易产生电流电压失配、热斑、遮荫、灰尘遮挡等问题,导致整个系统发电量下降。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光伏电站发展必然是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电站智能化则必须要先实现组件的智能化,目前较常见的智能光伏组件为带智能接线盒的光伏组件,通过在普通组件后胶接智能接线盒,在电池片子串级实现MPPT,降低LCOE,但由于是电器件级的智能优化,可靠性取决于电器元器件的寿命,并且裸露在大气环境中,可靠性差;同时元器件损耗大、导致组件效率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元器件损耗大、组件效率低,整体发电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呈“L”型,边框其中一边设有与此边平行的支撑架,此边顶端设有凹槽,凹槽设有与之适配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依次层叠的钢化双玻玻璃、EVA层和TPT背板,钢化双玻玻璃外侧包覆光伏组件,EVA层内设置智能芯片和与智能芯片相连的太阳能电池串。
作为优化,所述每个智能芯片至少与两串太阳能电池串串联,每个太阳能发电装置至少设置三个智能芯片。
作为优化,所述支撑架一端与支撑架垂直的边相连,一端与凹槽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光伏组件自钢化双玻玻璃嵌入凹槽而未被凹槽遮挡处开始铺设。
工作原理:假设每个太阳能电池总功率250W,20块太阳能电池一串共5KW,当太阳能电池受到不同太阳辐射值照射(太阳能电池最大太阳辐射量和最小太阳辐射量相差50%),每块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压、电流相差很大,因此受木桶效应的影响,太阳能电池串的输出电流为最低那块的太阳能电池的电流,因此发电量为最大发电量的50%;采用本实用新型智能芯片串联的太阳能电池串组成的系统后,当该太阳能电池受到不同太阳辐射值照射,智能芯片开始进行调节该串的输出电流电压,确保了每块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保持一致,组串电流调节为最大电流的90%,即系统发电量为最大发电量的90%,因此,提高了40%的系统发电量。并且采用本实用新型边框的设计,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完美适用于建筑立面,而不一定要铺设于屋顶 。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增加系统发电量,降低了组件热斑、增强组件的可靠性;同时封装玻璃采用双玻钢化玻璃,边框采用“L”型设计,实现了光伏建筑一体化,可以安装在各建筑立面上,不占用屋顶,美观,发电量较常规光伏组件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边框1,所述边框1呈“L”型,边框1其中一边设有与此边平行的支撑架2,此边顶端设有凹槽3,凹槽3设有与之适配的太阳能发电装置4,太阳能发电装置4包括依次层叠的钢化双玻玻璃5、EVA层6和TPT背板7,钢化双玻玻璃4外侧包覆光伏组件8,EVA层6内设置智能芯片9和与智能芯片9相连的太阳能电池串10。所述每个智能芯片9与两串太阳能电池串10串联,每个太阳能发电装置4设置三个智能芯片9。所述支撑架2一端与支撑架2垂直的边相连,一端与凹槽3连接。所述光伏组件8自钢化双玻玻璃5嵌入凹槽3而未被凹槽3遮挡处开始铺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光伏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光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33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