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雕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82943.8 | 申请日: | 2014-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9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兵;王海斌;高明亮;杨期明;何建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创造机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4B1/06 | 分类号: | B44B1/06;B44B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胡彬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雕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雕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雕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精雕机一般采用人工上下料,将待加工件放于工作台上依靠夹具固定后,进行精雕作用,待加工完成后在取下装箱,因此作业效率低,劳动量大,人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作业效率高,省时省力,能够自动上下料的精雕机。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精雕机,包括基座、工作台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一侧的精雕作业组件,所述基座的另一侧设置有自动上下料装置,所述自动上下料装置横跨所述工作台左右两侧,所述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第一横梁、沿所述第一横梁左右移动的机械手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两端的下方的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横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可以同时工作的所述机械手。
其中,所述机械手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的汽缸以及与所述汽缸的活塞杆的一端相连接的吸盘。
其中,所述工作台设置于所述基座的中部,且所述工作台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工作台前后往返移动的导轨。
其中,所述精雕机作业组件包括横跨所述导轨两侧的第二横梁以及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上的机头。
其中,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架和设置于所述上料架一侧用于上料架上下移动的丝杆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丝杆控制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与所述伺服电机相连接的丝杆以及与所述丝杆相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上料架相连接。
其中,所述上料架的两侧设置有可横向调节间距的料板,所述料板上下均布有若干个用于放置料件的卡槽。
其中,所述下料组件与上述所述的上料组件结构相同。
其中,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台和设置于所述下料台顶部的可调节式定位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座、工作台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一侧的精雕作业组件,所述基座的另一侧设置有自动上下料装置,所述自动上下料装置横跨所述工作台左右两侧,所述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第一横梁、沿所述第一横梁左右移动的机械手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两端的下方的上料组件和下料组件。设置在自动上下料装置上的机械手能够沿着第一横梁方便的将上料组件中的料件放置于工作台上进行加工,然后再将加工好的料件放入下料组件中,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上下料,作业效率高,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精雕机的轴测图。
图2是图1中自动上下料装置的轴测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基座、11.翻边折弯结构、2.工作台、21.导轨、3.精雕作业组件、31.第二横梁、32.机头、4.自动上下料装置、41.第一横梁、42.机械手、420.汽缸、421.吸盘、43.上料组件、431.上料架、432.丝杆控制装置、4311.卡槽、44.下料组件、441.下料台、442.可调节式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精雕机,包括基座1、工作台2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1一侧的精雕作业组件3,所述精雕机作业组件包括横跨所述导轨21两侧的第二横梁31以及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31上的机头32,所述基座1的另一侧设置有自动上下料装置4,所述自动上下料装置4横跨所述工作台2左右两侧,所述自动上下料装置4包括第一横梁41、沿所述第一横梁41左右移动的机械手4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41两端的下方的上料组件43和下料组件44。所述第一横梁41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可以同时工作的所述机械手42。所述机械手42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41上的汽缸420以及与所述汽缸420的活塞杆的一端相连接的吸盘421。所述工作台2设置于所述基座1的中部,且所述工作台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工作台2前后往返移动的导轨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设置在第一横梁41上靠近上料组件的机械手首先将放置在上料组件中的料件取出放到工作台的夹具上固定,然后工作台沿底部导轨21移向精雕机的机头下方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靠近上料组件一侧的机械手返回继续取料并处于待命状态,待料件加工完成后,工作台沿导轨返回,此时靠近下料组件一侧的机械手将加工完成的料件取下并放于下料组件上,在此过程中,处于待命状态的机械手将取出的料件放到作业台的夹具上固定,从而完成一个加工周期,并进入下一加工周期,因此,以此结构设计的精雕机加工效率高,省时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创造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创造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29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