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楼梯间短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2327.2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1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牛家顺;穆瑞林;王穆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家顺 |
主分类号: | E04C3/30 | 分类号: | E04C3/30;E04C3/3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秦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梯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结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楼梯间短柱。
背景技术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由于地震发生的随机性和突发性,人们至今对其没有十分有效的预测手段。强烈的地震往往会给人身及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尽量减轻地震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中,柱是主要的承重构件,对地震效应极为敏感,在强震下,柱子的破坏可能引起整个结构的倒塌,所以提高柱子的延性,使其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来抵抗地震作用,已经成为抗震设计的关键。根据剪跨比的大小,一般将柱子分为长柱、短柱和极短柱。一般,短柱的廷性很差,尤其是极短柱几乎没有廷性。为此,在抗震设计中,首先应设法避免使用短柱,当短柱无法避免时,则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以增加短柱的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
为了达到增加短柱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对于楼梯间短柱的处理方法是:1)在现有柱的基础上加大柱子截面,虽然能解决柱子的强度问题,但是楼梯间梯段尺寸无法满足要求;2)将混凝土短柱的表面凿毛,在柱子外侧加设筋箍及纵筋后再浇筑混凝土。该种施工方式施工量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在狭小楼梯间的短柱,使得该短柱结构简单、易于施工,且具有较好的抗震性,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楼梯间短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柱包括位于柱体外部、纵向设置的钢板箍,所述钢板箍由螺栓固定在柱体的四角处;所述短柱还包括横向设置的钢板压条,所述钢板压条位于钢板箍内侧、由螺栓固定在柱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钢板压条为一根,位于短柱中间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短柱高度为500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钢板箍为型钢钢板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型钢钢板箍为角钢钢板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角钢钢板箍的横截面边长为100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钢板压条宽度为8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良好抗震性、又能使用在狭小空间、比如楼梯间的短柱,设计的前提在于保证短柱截面大小不变,使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短柱的四角处加装螺栓固定的钢板箍,并在短柱的中间处设钢板压条,从而大幅增加了短柱的强度且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施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附图2是附图1的A-A剖视图,其中1是柱体,2是钢板箍,3是螺栓,4是钢板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楼梯间短柱,短柱包括位于柱体1外部、纵向设置的钢板箍2,钢板箍2位于柱体1的四角处,钢板箍2由螺栓3固定。短柱还包括横向设置的钢板压条4,钢板压条4位于钢板箍2外侧、由螺栓3固定在柱体1上。
本实施例中,钢板压条4为一根,位于短柱中间位置处。钢板压条4位于钢板箍2与柱体1之间、由螺栓固定在柱体1上。
本实施例中,短柱高度为500mm,钢板箍为型钢钢板箍,具体的是型钢钢板箍选用了角钢钢板箍,角钢钢板箍横截面为L型,边长为100mm。钢板压条4宽度为80mm。实践证明,该尺寸下的短柱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家顺,未经牛家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23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楼顶字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大跨度檩条的双拼C型钢檩条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