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士炉的炉胆及具有该炉胆的多士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1827.4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5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冬雷;叶家华;周孟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8 | 分类号: | A47J3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昕;李双皓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士炉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烤面包片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士炉的炉胆及具有该炉胆的多士炉。
背景技术
现有双炉槽多士炉的炉胆主要由底板、前端板、后端板、两反射板、发热组件以及面包网组成,前端板和后端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前后两端,两反射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底板左右两端,底板、前端板、后端板和两反射板形成烘烤室,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烘烤室内将其分隔成第一烘烤区和第二烘烤区。为了方便拿取烤制食物,有的双炉槽多士炉的炉胆的顶面做成侧向倾斜式。但
现有的侧向倾斜的双炉槽多士炉,一般只是把顶盖做倾斜,不对炉胆做调整,因此顶盖都做得大而高,体积大,所需材料多,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占用体积小、节省材料的多士炉的炉胆及具有该炉胆的多士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士炉的炉胆,包括:
底板;
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底板的第一方向的两端;
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所述第一反射板和所述第二反射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反射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反射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的另一端连接,形成烘烤室;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烘烤室内将其分隔成第一烘烤区和第二烘烤区;
所述第一烘烤区所对应的所述底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烘烤区所对应的所述底板的高度,所述第一烘烤区顶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烘烤区顶面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包括:
第一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一烘烤区相对应,且所述第一板水平设置;以及
第二板,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二烘烤区相对应,且所述第二板自所述第一板的一端向上弯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之间的夹角为α,且5度≤α≤3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为倾斜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的上端为倾斜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第一发热组件,所述第一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烘烤室的靠近所述第一反射板的一侧,其包括第一发热板支架和布置于所述第一发热板支架上的第一电阻丝;
第二发热组件,所述第二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烘烤室的靠近所述第二反射板的一侧,其包括第二发热板支架和布置于所述第二发热板支架上的第二电阻丝;以及
第三发热组件,所述第三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烘烤室的中间,其包括第三发热板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发热板支架面对所述第一发热组件的表面上的第三电阻丝和设置于所述第三发热板支架面对所述第二发热组件的表面上的第四电阻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丝的高度与所述第三电阻丝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电阻丝的高度与所述第四电阻丝的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多士炉,包括上述的炉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士炉的炉胆及具有该炉胆的多士炉,由于炉胆的第一烘烤区和第二烘烤区具有高低差,能够做成顶部倾斜的多士炉,此多士炉相对普通多士炉占用体积小,所需材料少,有利于节约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士炉的炉胆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士炉的炉胆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士炉的炉胆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二端板;2、第二发热组件;2a、第二发热板支架;3、第一面包网;4、第一发热组件;4a、第一发热板支架;5、第二反射板;6、上撑条;7、第三发热组件;7a、第三发热板支架;8、底板;8a、第一板;8b、第二板;9、第一端板;10、第二面包网;11、第一反射板;12、第一烘烤区;13、第二烘烤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18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