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通量高温带压含尘气体用旋风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0633.2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8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卫;刘德礼;黄晓军;孟祥林;马双;劳家仁;黄毅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卓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0 | 分类号: | B04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量 温带 压含尘气 体用 旋风 分离 装置 | ||
1.一种大通量高温带压含尘气体用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设有排气口(15)、下端设有主排灰口(1)、侧面设有进气口(11)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套设布置的内层筒体(18)和中层筒体(19),所述内层筒体(18)和中层筒体(19)将外壳的内腔隔离为三个腔体,所述内层筒体(18)、中层筒体(19)之间设有多个倾斜布置的旋风分离器(8),所述旋风分离器(8)侧壁上的蜗壳进口(86)和进气口(11)均与内层筒体(18)、中层筒体(19)之间的腔体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8)上侧的气体出口(85)、排气口(15)均与内层筒体(18)内侧的腔体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8)下侧的固体出口(89)、主排灰口(1)均与中层筒体(19)外侧的腔体连通,所述外壳的下端分别固定有重力沉降排灰口(24)和出口端排灰口(26),所述内层筒体(18)的下端设有内层偏心锥体(7),所述内层偏心锥体(7)通过出口端排灰料腿(21)与出口端排灰口(26)连通,所述中层筒体(19)的下端设有中层偏心锥体(6),所述中层偏心锥体(6)通过重力沉降排灰料腿(22)与重力沉降排灰口(2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量高温带压含尘气体用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器(8)倾斜布置的角度α为10~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通量高温带压含尘气体用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筒体(18)通过内层顶部膨胀节(16)与排气口(15)相连;所述内层偏心锥体(7)通过料腿膨胀节(20)与出口端排灰料腿(21)连通,所述出口端排灰料腿(21)通过料腿膨胀节(20)与出口端排灰口(26)连通;所述重力沉降排灰料腿(22)通过料腿膨胀节(20)与重力沉降排灰口(2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通量高温带压含尘气体用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沉降排灰口(24)上套设有重力沉降排灰口冷却夹套(23),所述出口端排灰口(26)上套设有出口端排灰口冷却夹套(25),所述重力沉降排灰口冷却夹套(23)、出口端排灰口冷却夹套(25)分别固定于外壳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通量高温带压含尘气体用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从下至上依次相连的外层锥体(3)、外层筒体(9)、外层上锥体(10)、外层上筒体(12)、外层上封头(13)组成,所述进气口(11)设于外层上筒体(12)上,所述排气口(15)设于外层上封头(13)的上端,所述中层筒体(19)与外层上锥体(10)的上端焊接为一体,所述主排灰口(1)设于外层锥体(3)的底部;所述外层筒体(9)、内层筒体(18)、中层筒体(19)三者位于同一条中心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通量高温带压含尘气体用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锥体(3)、外层筒体(9)、外层上锥体(10)、外层上筒体(12)、外层上封头(13)的内表面均设有隔热耐磨衬里(5),所述内层筒体(18)位于外层上筒体(12)的一段的外表面设有内层外部刚玉衬里(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通量高温带压含尘气体用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锥体(3)的侧壁上还设有主人孔(2),所述排气口(15)处设有次人孔(14),所述外层锥体(3)的上侧还固定有耳座(4)。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大通量高温带压含尘气体用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器(8)包括旋风筒体(87)和旋风锥体(82),所述蜗壳进口(86)设于旋风筒体(87)的侧壁上,所述旋风筒体(87)和旋风锥体(82)的内壁上均设有旋风内壁刚玉衬里(88),所述固体出口(89)设于旋风锥体(82)的下端,所述气体出口(85)设于旋风筒体(87)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通量高温带压含尘气体用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出口(85)的内侧设有出口锥体(84),所述出口锥体(84)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梯形槽孔(8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通量高温带压含尘气体用旋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出口(89)处设有带有两个相向布置的锥形堵头的双锥堵头(81),所述锥形堵头的锥角β为30~90°,所述双锥堵头(81)的一个锥形堵头伸入布置于旋风锥体(82)内、另一个锥形堵头伸出布置于旋风锥体(82)外,所述锥形堵头的底面直径D1和固体出口(89)的直径D2的比值为0.5~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卓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卓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06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