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设备故障原因快速判断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9116.3 | 申请日: | 2014-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9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杏明;郑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博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0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设备 故障 原因 快速 判断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故障判断标签,能快速判定电子产品是否经过破坏性摔震、浸水等。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例如手机、便携式计算机等,剧烈摔震、内部浸水都是导致严重故障的原因。
现有电子设备故障判断标签一般都是针对电子设备是否浸水进行判断的标签。在浸水标签上印制有浸水时颜色会消失或改变的油墨,从而在维修时通过目测检查该浸水标签上油墨的颜色即可判断故障原因是否因浸水造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故障原因快速判断标签,设置于电子设备壳体内部,能够快速判断电子设备是否经过了破坏性摔震。该标签还可包括浸水判断层。配备该标签后,当电子设备在出现故障时,无需拆卸便能够快速判断该设备故障引起的原因,使维修前检测目标更明确,减少检测环节,另外,为判断保修期内电子设备是否是由用户失误所造成提供依据,减少纠纷、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故障原因快速判断标签,该电子设备壳体上设置有可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为设置于所述可视窗内侧,受到一定强度的震动会产生裂纹的震动检测层。
在上述标签的震动检测层内侧再设置一与水接触时颜色改变的浸水判断层,则可同时检测摔震导致的损坏和浸水导致的损坏。
该电子设备的可视窗可以是壳体上的一个贯通孔,也可以是外壳上一个透明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目视看见内部结构。
当可视窗是壳体上的一个贯通孔时,所述可视窗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贯通孔内侧周围的防水粘接层;设置于所述粘接层内侧,用以阻止外部水分进入贯通孔的透明防水层。所述透明防水层可以使一涂覆层,涂覆于震动检测层上,也可以是一防水透明薄膜。
本实用新型震动检测层是一特殊设计的脆性材料,根据该电子设备抗摔震指标设计要求,设计该震动检测层,包括所在位置、材质、形状、厚度等,使得当大于该电子设备抗摔震设计标准的摔震作用于该设备时,该震动检测层将产生可见裂纹。基于成本考虑,该震动检测层优选为经过设计的玻璃块。
本实用新型浸水判断层是一复合结构,在一基材上至少一个面上印刷一层遇水发生颜色改变的油墨层。所述基材可以是普通的纸,或者是塑料膜,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可视窗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圆型、椭圆形、长圆形以及四边形中的一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子设备故障原因判断标签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子设备故障原因判断标签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电子设备故障原因判断标签的结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特定实施例、变形和实例,包括为了更好地理解请求本实用新型的而在本文采用的定义。
本实用新型所指的“内侧”是指以电子设备的壳体为参照物,靠近电子设备本体的一侧。
实施例1
参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故障原因判断标签包括:震动检测层20、浸水判断层30。所述电子设备的壳体11上有一透明区域110。所述震动检测层20位于透明区域110内侧,所述浸水判断层30位于震动检测层20内侧。所述震动检测层为透明材质,便于观测内部结构。所述震动检测层受到一定强度的震动会产生裂纹,所述浸水判断层在接触水分后会发生颜色改变。
于本实施例中,震动检测层内侧也可以不设置浸水判断层。
实施例2
参见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故障原因判断标签包括:防水粘接层40,透明防水层50,震动检测层20,浸水判断层30。所述电子设备壳体11上有一贯通孔111。防水粘接层40位于贯通孔111的内侧的周围,具有防止水分渗入功能和粘接功能。透明防水层50位于在该防水粘接层40内侧,用于阻止水分从贯通孔进入电子设备内部。震动检测层20位于防水层50内侧,由透明材质构成。浸水判断层30位于震动检测层内侧。
于本实施例中,震动检测层内侧也可以不设置浸水判断层。
本实施例所述透明防水层可以是一涂覆层,具有防水作用,涂覆于震动检测层上,该涂覆层不会因震动检测层产生裂纹而被破坏。
本实施例所述透明防水层还可以是一薄膜。该薄膜优选透明度高的韧性材质。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博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博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91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阻力放流标记
- 下一篇:一种用于教学培训的苯乙烯教学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