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够无损植物组织更换培养液或营养液的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8491.6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8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舒钰;黄忠民;邢波;程磊;冯鑫;朴常革;石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8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无损 植物 组织 更换 培养液 营养液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科学,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组培技术。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广义上称为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在狭义上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目前,对于植物组织培养都是采用单体的组织培养瓶分别进行,通过在组织培养瓶中加入培养液,然后将获得的植物组织放入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一般情况下,培养液或营养液在一次培养过程中并不进行更换,只是适时进行补充即可。
而我们通过长期的实验和科研,认为不同的植物组织在不同的阶段下,需要更换不能配比、不同成份的培养液或营养液,以使植物加速成长、高质量生长以及缩短培养周期。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更换培养液或营养液经常出现几个问题:
1、容易损伤植物组织或已形成的植株:
由于在更换培养液或营养液,采用倾倒的方式,或是直接将植物组织或已形成的植株从培养瓶中取出,从而极易导致植物组织或已形成的植株受到物理损伤。
2、易发生污染: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因此在上述操作情况下,极易发生二次污染,导致植物组织或已形成的植株发病或死亡。
3、操作费时、费力: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往往规模较大,单次更换培养液或营养液耗时较长,极大的消耗人力和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在采用倾倒或移株式更换培养液或营养液时,容易造成植物组织损坏、容易发生二次污染以及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无损植物组织更换培养液或营养液的培养装置。
能够无损植物组织更换培养液或营养液的培养装置,它包括上开口透明外箱3、箱盖31、M个上开口的隔离箱1、M个培养瓶2、进液主管线4、进液主阀门41、M个进液子管线5、M个进液子阀门51、M个出液子管线9、M个出液子阀门91、出液主管线8和出液主阀门81;M为正整数;
箱盖31用于将透明外箱3的上开口密封;M个上开口的隔离箱1位于透明外箱3中,且M个上开口的隔离箱1的底面均布并固定在透明外箱3的底面上;M个培养瓶2分别设置在M个上开口的隔离箱1中;
每个培养瓶2的侧壁上开有一个进液口,每个隔离箱1对应其内部培养瓶2上的进液口的位置开有一个进液口;开口透明外箱3的侧壁上对应每个隔离箱1上的进液口的位置均开有一个进液口;每个进液子管线5的一端先后穿过开口透明外箱3的侧壁上的一个进液口和一个透明外箱3侧壁上的进液口,并与一个培养瓶2上的进液口连通;
进液主管线4的一端密封,另一端是培养液或营养液的进液端;所述进液主管线4的侧壁上开有M个出液口;每个进液子管线5的另一端均与进液主管线4上一个出液口连通;
进液主阀门41设置在进液主管线4上;M个进液子阀门51分别设置在M个进液子管线5上;
每个培养瓶2的底部开有一个出液口,每个隔离箱1对应其内部培养瓶2上的出液口的位置开有一个出液口;开口透明外箱3的底部对应每个隔离箱1上的出液口的位置均开有一个出液口;每个出液子管线9的一端先后穿过开口透明外箱3的底部的一个出液口和一个透明外箱3底部的出液口,并与一个培养瓶2上的进液口连通;
出液主管线8的一端密封,另一端是培养液或营养液的出液端;所述出液主管线8的侧壁上开有M个进液口;每个出液子管线9的另一端均与出液主管线8上一个进液口连通;
出液主阀门81设置在出液主管线8上;M个出液子阀门91分别设置在M个出液子管线9上。
本发明彻底解决了倾倒或移株式更换培养液或营养液的问题,只需要开启对应的阀门,就能够实现对培养液或营养液的更换,对于植物组织或植株而言,完全是无损的操作。以及,由于无需开启培养瓶,直接避免了植物组织或植株的二次污染;再及,本发明能够一次对批量培养瓶中的培养液或营养液进行更换,操作省时省力,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84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