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电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8390.9 | 申请日: | 2014-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9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惠嫦;张盘德;刁伟霖;陈丽珊;梁鹏;陈惠琼;罗丽芳;刘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惠嫦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7 | 代理人: | 詹仲国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电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应用于临床进行感应电刺激的输出电棒。
背景技术
导致吞咽障碍的疾病以脑卒中和鼻咽癌放疗术后多见。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217/10万,其中急性期患者约有30%~65%可并发吞咽障碍,慢性期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6%,约22%~42%有误吸需鼻饲,长期鼻饲可能导致肺炎甚至死亡。广东高发的鼻咽癌主要治疗方式是放射治疗,放疗后存活5年以上患者有76.9%并发吞咽有困难,且症状缓慢进展,进行性加重,造成营养不良,甚至肺炎或呼吸困难,威胁生命。
吞咽是最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需要有良好的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口括约肌或食管功能的协调。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有可能导致吞咽障碍,其中,由于失神经支配或神经肌肉损伤所致的吞咽障碍,主要原因为吞咽肌群的力量减退,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主动的吞咽训练和被动的电刺激治疗。对于国内广泛使用的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多采用25*25mm的圆形黏贴电极或40*40mm的方形衬垫电极,接触面积广,难以对每一个吞咽小肌群进行针对性的刺激,由于电极较大,口腔内的肌群无法得到刺激,对咽期严重障碍的患者,改善空间有限。
感应电刺激属于低频脉冲电刺激的一种,对于锻炼肌肉运动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传统的手持式感应电电棒柄粗短,棒头宽扁,不适合刺激口腔内的肌群,对于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张口受限的患者,更是无法进行口腔治疗。由于吞咽肌群属于Ⅱ型肌纤维,作用肌群密集而短小,因此进行治疗的电棒必须适应小肌群的肌纤维走向,并且可以灵活变化,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能够针对性治疗靶肌肉,并且在治疗过程可以灵活改变棒头的方向和刺激部位及范围,以实现个体化治疗的手持式电棒。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手持式电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绝缘棒身、与绝缘棒身连接的导电棒头,绝缘棒身的尾部设置有可塑型的电棒尾,电棒尾设置有外接感应电仪器的接头,绝缘棒身内设置有导电材料连接于导电棒头和接头之间;导电棒头由湿润导电的衬套包裹,开启感应电刺激仪时,操作者手持绝缘棒身,可分可合,对于腭舌弓腭咽弓等隐蔽弯曲的部位,可以通过调节电棒棒身的方向来达到接触靶肌群的目的,棒头在衬套的保护下更贴近靶肌群,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电棒尾为U型件,绝缘棒身包括连接于U型件上端的绝缘棒一和绝缘棒二。
所述绝缘棒身为外层是不可塑性绝缘材料层,内层为导电金属材料层的硬质棒体,电棒尾为外层是可塑性绝缘材料层,内层为导电金属层的柔性管件。
所述导电棒头与绝缘棒身之间设置有导电颈部,衬套的根部有弹性胶圈将其固定在导电棒头上,以免衬套套入导电棒头后发生移位。
所述导电棒头包括前部的半球体和后部的圆柱体,导电颈部连接于圆柱体的端面。
所述绝缘棒身上包裹有辅助电极片,辅助电极片通过导线连接电棒尾的接头,辅助电极片外包裹覆盖有辅助衬垫。
所述绝缘棒身长100-200mm,辅助电极片面积为(30-45)*(40-60)mm的导电片,辅助衬垫为面积为(50-70)*(70-80)mm,厚度为5-15mm的衬垫布。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使用灵活,专为吞咽肌群设置的绝缘棒身与电棒尾结构,有利于治疗者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靶肌肉的刺激和剂量选择,结构简单,易于携带,风险性低,利用感应电刺激结合其他吞咽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2、本实用新型的电棒尾为可塑型结构,操作者手持绝缘棒身,可分可合,对于腭舌弓腭咽弓等隐蔽弯曲的部位,可以通过调节电棒棒身的方向来达到接触靶肌群的目的,棒头在衬垫的保护下更贴近靶肌群,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棒身并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棒身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棒头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棒尾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导电棒头衬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棒头套衬垫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棒套衬垫结构示意图;
图9是辅助电极片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辅助衬垫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惠嫦;,未经周惠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83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