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涡轮增压器用单向流动压力控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8131.6 | 申请日: | 2014-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3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段练;韩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12 | 分类号: | F02B37/1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崔斌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轮 增压 器用 单向 流动 压力 控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涡轮增压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用单向流动压力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废气涡轮增压器在一定的转速下,当进气流量减小到一定数值后就会出现高频、高幅压力波动现象即发生涡轮增压器的喘振。涡轮增压器的喘振会引起涡轮增压器叶片强烈的振动,并发出刺耳的噪音,严重时会使压气机的零件发生损坏甚至破裂现象。此外,涡轮增压器的喘振现象也缩小了涡轮增压器的运行范围。因此,涡轮增压器要在运行区间内尽量避免发生喘振现象。
为解决此问题,目前通常是在有些涡轮增压器导风轮和增压器压气机入口之间采用了双向流动通道结构(流量扩宽装置),在一定的通道面积内,在小流量下可以缓解喘振现象并扩大流量范围,但是在正常使用过程却造成了涡轮增压器的效率下降,而且也增大了涡轮增压器的体积;而在小型涡轮增压器上,由于空间和使用环境的限制,而又无法使用双向流动通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在不降低压气机效率的情况下扩大涡轮增压器的运行范围,推迟或避免发生喘振现象的一种涡轮增压器用单向流动压力控制机构,以克服现有涡轮增压器的上述缺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该控制机构包括单向流动压力控制阀1和相关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流动压力控制阀1包括弹簧2、塑料球状密封件3、进气壳体4、出气壳体5和导向槽6;所述的塑料球状密封件3设置在进气壳体4和出气壳体5之间组成空间的内部并且与安装在出气壳体5处的弹簧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进气壳体4和出气壳体5之间有导向槽6;所述的进气壳体4与塑料球状密封件3接触处有橡胶垫7,与塑料球状密封件3形成密封,使空气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双向流动。
所述的单向流动压力控制阀1的入口通过管路与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端的入口8连接,所述的单向流动压力控制阀1的出口通过接头和管路与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涡壳导风轮处圆周方向上开设的流量扩展槽集在一起的出口9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已安装流量扩展槽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侧安装一种单向流动控制机构,这样就可以在涡轮增压器正常工作时不降低压气机效率的情况下扩大涡轮增压器的运行范围,推迟或避免发生喘振现象,与带有双向流动环形通道结构的增压器相比,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压气机效率可提高1%-3%。而在小流量工作时,减少喘振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该控制机构包括单向流动压力控制阀1和相关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流动压力控制阀1包括弹簧2、塑料球状密封件3、进气壳体4、出气壳体5和导向槽6;所述的塑料球状密封件3设置在进气壳体4和出气壳体5之间组成空间的内部并且与安装在出气壳体5处的弹簧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进气壳体4和出气壳体5之间有导向槽6,可以使塑料密封件3密封时定位准确;所述的进气壳体4与塑料球状密封件3接触处有橡胶垫7,与塑料球状密封件3形成密封,用以提高密封性能,与塑料球状密封件3形成密封,使空气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双向流动。
所述的单向流动压力控制阀1的入口通过管路与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端的入口8连接,所述的单向流动压力控制阀1的出口通过接头和管路与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涡壳导风轮处圆周方向上开设的流量扩展槽集在一起的出口9连接。
涡轮增压器正常工作、未发生喘振时,单向流动压力控制阀1的塑料球状密封件3在弹簧力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将空气流入到压气机壳体导风轮处的管路封闭,经导风轮进入的空气不能通过该孔反向再次流入到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叶轮,从而避免了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压气机效率的下降。
当涡轮增压器发生喘振时,在空气滤清器后和压气机入口前的一部分空气在压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力将单向流动压力控制阀1内的塑料球状密封件3打开,从而使这部分空气不经过压气机导风轮部分直接进入到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叶轮本体中,从而使空气气流连续流动,防止气流出现中断现象,从而推迟或避免喘振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81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