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视机控制电路及电视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76300.2 | 申请日: | 2014-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0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舒相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21/44 | 分类号: | H04N21/44;H04N5/63;H04N5/6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视机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视机控制电路及电视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人们愈来愈追求节能和环保,崇尚低碳生活,因此,人们对电视机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节能要求。然而,现有的电视机在节省能效方面还做的不够,因为现在的电视机在用户离开电视机的时候若不主动关闭电视机,则该电视机的显示屏就会一直播放电视节目(假如用户有事情暂时离开或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听电视节目,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机只发出节目声音即可,其显示屏根本不需要工作),而电视机的显示屏是电视机的耗能大户(例如,一台100W的LED电视机,正常工作时,其显示屏所消耗的功耗约占整个电视机功耗的60%),因此,当用户离开电视机时若不关闭电视机,则将导致大量的电能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对电视机前用户特征信息的检测结果,自动控制电视机显示屏的供电状态,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视机控制电路,所述电视机控制电路包括显示屏、电源板、人体检测模块、主板,其中,所述电源板分别与所述主板的电源输入端及所述显示屏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人体检测模块的检测输出端与所述主板的检测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板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板及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主板根据所述人体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用户观看电视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显示屏的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显示屏包括驱动板和时序控制板;所述驱动板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板连接;所述时序控制板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主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板包括主控芯片、用于控制所述时序控制板供电状态的第一电源控制电路、以及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板供电状态的第二电源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主控芯片的检测输入端与所述人体检测模块的检测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及所述第二电源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时序控制板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板的控制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源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电源输入端、供电电源控制输入端、供电电源控制输出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MOS管及三极管;其中,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供电电源控制输入端,所述供电电源控制输入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三电阻并联;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经所述第四电阻接地;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还经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供电电源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控制输出端与所述时序控制板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与所述供电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所述供电电源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MOS管的栅极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MOS管为PMOS管,所述三极管为NPN三极管。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板的控制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人体检测模块为拍摄模块。
优选地,所述人体检测模块为红外检测模块。
优选地,所述电视机控制电路还包括用于发出电视声音的喇叭,所述喇叭与所述主板连接。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视机,所述电视机包括电视机控制电路,所述电视机控制电路包括显示屏、电源板、人体检测模块、主板,其中,所述电源板分别与所述主板的电源输入端及所述显示屏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人体检测模块的检测输出端与所述主板的检测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板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板及所述显示屏连接;所述主板根据所述人体检测模块检测是否有用户观看电视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显示屏的开启或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63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