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备混合式换热器的新型凝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6174.0 | 申请日: | 201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7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新源联合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1/00 | 分类号: | F22D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混合式 换热器 新型 水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混合式换热的新型凝水系统。
背景技术
凝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凝结水从凝汽器热井送到除氧器,并完成凝结水的低压段回热,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和提高循环热效率,在输送过程中,对凝结水系统进行流量控制及除盐、加热、除氧等一系列必要的环节。其中凝汽器除将汽轮机的排汽冷凝成水供锅炉重新使用外,还能在汽轮机排汽处建立真空和维持真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的快速进步,能源的高效利用、回收利用越来越为社会和企业重视。怎样最大限度的利用提高运行效率一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混合式换热的新型凝水系统,采用混合换热的技术形式,提高凝汽器运行的效率及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
一种具备混合式换热的新型凝水系统,包括一个混合式换热器和凝汽器,所述的混合式换热器的上部设有一个或多个与凝汽器热井相连通的管道I,且所述的管道I与设置于混合式换热器内部的喷嘴相连通,混合式换热器内部设有至少一个与外界相连通的且用于收集气体的管道II,混合式换热器的底部设有一个用于回收冷凝水且与凝汽器热井相连通的管道III,混合式换热器顶部设有一个与凝汽器的进气室相连通的管道IV。
所述的管道I与管道III之间相互连通;且在其连通的管道上设有阀门。
所述的管道I设有疏水流量调节阀,通过疏水流量调节阀对进入混合器的水量进行控制。
所述的管道II中位于混合式换热器内部的部分设有孔;且位于混合式换热器内部的管道II在垂直方向上低于喷嘴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该混合式换热器内部的喷嘴将凝结水泵提供的热井内疏水雾化,并通过疏水流量调节阀进行水量的控制,从而与收集的各管口气体(主要包括凝水系统中汽封漏气、各级疏水膨胀箱气体、多台小机组汽轮机供应同一台凝汽器时排气)进行混合换热,使该气体冷凝并回收至热井内再次利用。同时所收集的混合气体中不凝结气体因压差会被抽取至凝汽器进气室内被冷凝回收。
凝汽器顶部进气室、底部热井分别与一混合式换热器相连,与进气室连接可将混合式换热器中不凝结气体输送至凝汽器,底部与热井连接的两跟管道,分别用于汲取热井中凝结水以及将混合式换热器内冷凝水再次回收。其中各管道中设有疏水流量调节阀及截至阀等进行流量控制及检验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凝水系统的结构布局,通过该混合式换热器收集各部分蒸汽,经过汽水混合后通过管道引入热井中,优化了工作流程,极大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尤其在排气量较大时可以提高其冷凝回收效率、避免收集的气体直接排入凝汽器进气室内对换热面积造成影响,提高了凝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凝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混合式换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合式换热器,2热井,3 进气室,4 疏水流量调节阀,5凝汽器,6孔管,7喷嘴,8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混合式换热的新型凝水系统,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子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混合式换热的新型凝水系统及其设备,如图1与图2所示的,该种具备混合式换热的新型凝水系统及其设备,其包括一种混合式换热器1和凝汽器5,所述混合式换热器1内上部设有一个或多个喷嘴7通过管口N1与凝汽器热井2的管口N2之间的管道I连接,中部设有各个与管口N4、N5相连的孔管6,孔管6与管道II相连, 用来收集气体;孔管6在垂直方向上低于喷嘴的位置。
下部设置管口N3再次通过管道III与凝汽器热井2管口N4连接将冷凝水回收;在混合式换热器1的侧壁上还设有人孔8,方便维修;管道I与管道III之间相互连通;且在其连通的管道上设有阀门。混合式换热器顶部设有一个与凝汽器的进气室相连通的管道I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新源联合动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新源联合动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61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烟气除尘及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蒸汽动力发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