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善NVH性能的动力吸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4212.9 | 申请日: | 2014-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1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房俊杰;郑四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主分类号: | F16F7/104 | 分类号: | F16F7/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1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nvh 性能 动力 吸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NVH性能的动力吸振器。
背景技术
整车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测试过程中,针对排气系统、转向系统、悬架系统等各子系统测试时,对于其共振问题往往会提出加装动力吸振器的改进方案。动力吸振器针对不同的子系统往往由零部件厂商来供应,并且专用于不同子系统在动力吸振器又各有不同的设计方案。这样,NVH工程师从提出设计改进方案到向主机厂反馈问题,再由主机厂负责联系供应商提供专用的动力吸振器,过程繁琐,延长了整个项目改进时间。另一方面,动力吸振器属于针对某一共振频率而定制的,一旦设计上与实际存在偏差(因为设计过程有些实际条件无法考虑在内),不能及时调整与改进,会大大降低NVH工程师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汽车动力吸振器设计方法是基于理论的设计方案,通过测试或者仿真获得汽车某子系统的模态频率和振型,针对某一频率进行动力吸振器设计,避开此频率的振动。但是,整车中某些系统并不是线性的,通过测试仿真获取的数据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存在阻尼的影响,这就需要通过设计-测试-再试制等一系列的流程,涉及的流程多,耗费人力财力也较多。同时还涉及到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动力吸振器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协调,这样并不利于共振问题的快速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频率可调的改善NVH性能的动力吸振器及其匹配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善NVH性能的动力吸振器,包括连接座及多个质量块,所述动力吸振器还包括:
板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板弹簧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
连接柱,与所述多个质量块相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连接柱的一端沿着所述滑槽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紧固件,与所述连接柱连接用于将所述多个质量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板弹簧上。
所述板弹簧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尺。
所述质量块的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刻度尺上的刻度线对齐的标记线。
所述滑槽开设在所述板弹簧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位。
所述连接柱为螺栓,所述紧固件为螺母。
所述质量块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而与所述紧固件连接。
所述板弹簧的另一端悬空设置。
一种上述改善NVH性能的动力吸振器的匹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绘制所述质量块在不同刻度位置和不同配重质量下的所述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表,作为所述动力吸振器匹配的依据;
(2)对需要使用所述动力吸振器的系统进行共振频率测试,得到所述系统的固有频率;
(3)建立所述系统的有限元模型,与所述系统的固有频率进行对标,获得所述系统的精确数值模型,通过仿真手段从所述系统的精确数值模型中得到所述模型的共振频率和振型;
(4)依据步骤(3)得到的所述振型选择所述系统的精确数值模型中的改进对象振型反节点位置为所述动力吸振器的安装位置;
(5)找到步骤(1)所述固有频率表中与步骤(3)中得到的共振频率最接近的值,记录此时的所述质量块的刻度位置和配重质量,然后调整所述质量块的位置和配重质量得到匹配的动力吸振器;
(6)在所述系统的精确数值模型中的所述改进对象振型反节点位置上配置所述匹配的动力吸振器,并测试安装所述动力吸振器的模型的共振频率,当安装所述动力吸振器的模型的共振频率避开所述系统的固有频率1Hz或1Hz以上时,完成匹配,否则,移动所述质量块位置,观察匹配效果,直至匹配成功。
步骤(2)中,所述系统的固有频率的获得采用的是数据采集设备对所述系统进行模态测试。
步骤(3)中,从所述系统的精确数值模型中得到所述模型的共振频率与所述系统的固有频率误差在10%以内。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吸振器可以通过调整质量块在板弹簧上的位置及质量块的配重来改变该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吸振器针对汽车整车的不同系统,可以有一种通用的动力吸振器进行减振匹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吸振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吸振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动力响应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未经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42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径向液压稳定器
- 下一篇:一种粘性流体流速可调的液粘调速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