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搅拌混合微粒化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2850.7 | 申请日: | 2014-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3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洞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洞清;杨川明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15/06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混合 微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搅拌混合微粒化的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加强剪断力及破碎效果,且提升均匀分布速度达到最佳混合搅拌效果的搅拌混合微粒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搅拌装置包含有一圆柱筒体及一搅动模块,且搅动模块上具有数个不同形式的叶片,并把各叶片插入圆柱筒体内进行旋动,让圆柱筒体内的液体随各叶片旋动沿着圆柱筒体内侧壁产生涡流,使液体的分子分布更为均匀;但于使用上却发现因涡流的流动固定,导致液体的分子一直于特定区域中重复流动,故仅靠涡流需耗费许多时间才能使液体的分子分布较为均匀,且均匀效果相当有限,虽说利用分层设置不同形式的叶片来分层产生不同涡流,但圆柱筒体周边液体仍无法受到叶片均匀搅拌,故均匀效果依然不足,导致加工原料(液体)混合不佳成为不良品或被退货,发生成本损失。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故,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才设计出此种加强剪断力及破碎效果,且提升均匀分布速度达到最佳混合搅拌效果的搅拌混合微粒化的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搅拌混合微粒化的装置,让流体的分子可快速均匀分散来提升搅拌混合功效;让流体的分子微细化来加快分散速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搅拌混合微粒化的装置,包括有至少一装置本体,且装置本体上形成有至少一孔洞,装置本体固定设置于一供容置流体的容器的内侧壁上,亦或活动设置于前述容器的内侧壁上以利拆卸清洗,并容器内设有至少一供搅动流体的搅拌装置;所以当搅拌装置搅动流体时,部分流体会穿过孔洞,另一部分则与装置本体接触,因此流体的分子会同时受到孔洞的剪断及装置本体的扰流,使流体的分子可更为快速的均匀分布,借由上述技术,可针对现有搅拌装置所存在的耗时且均匀效果不足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加强剪断力及破碎效果,且提升均匀分布速度达到最佳混合搅拌效果的实用进步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让流体的分子可快速均匀分散来提升搅拌混合功效;让流体的分子微细化来加快分散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搅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拆卸示意图(一)。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拆卸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加热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1a、1b、1c装置本体
11孔洞
12切割部
2、2a、2b、2c容器
21b安装槽
22b开口
3搅拌装置
4c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一装置本体1及至少一孔洞11,而装置本体1固定设置于一供容置流体的容器2的内侧壁上,且装置本体1与容器2的内侧壁形成一夹角,并夹角可为锐角、直角或钝角,而装置本体1供对流体进行扰流,且装置本体1至少一侧处形成有至少一切割部12以供切割流体,并上述流体可为食材、油料、液体或气体,而孔洞11形成于装置本体1上,供使流体的分子微细化,且孔洞11的孔径尺寸最小可为纳米(nm,10-9m)等级,此外,容器2内设有至少一供搅动流体的搅拌装置3,另,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实施态样,其态样不设限于此。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及搅拌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在容器2中置放流体,且启动搅拌装置3使其旋动来搅拌流体,并流体除随搅拌装置3旋动产生涡流外,会与装置本体1冲击碰撞发生乱流以及受到切割部12的切割,让流体的分子更快速均匀的分散至各区域,同时部份流体穿过孔洞11,使混合速度大幅提升,以节省搅拌所需时间及电力,且受到因涡流压力使流体的分子发生挤压、破碎及剪断,来加强分散、混合、乳化及微细化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洞清;杨川明,未经张洞清;杨川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28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