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动痒痒挠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70745.X | 申请日: | 2014-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0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 发明(设计)人: | 覃才友;刘桂花;刘浩;黄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夏晓芳 |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动 痒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痒痒挠,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动痒痒挠。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痒痒挠主要是由竹子制作而成,在使用时,需要借助胳膊的力量,对后背、腿部等部位抓痒,反复操作几次,容易出现胳膊酸楚现象,出现疲劳症状,同时,现有痒痒挠抓痒角度不灵活,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动痒痒挠,解决上述的操作容易疲劳且角度不灵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电动痒痒挠,包括手柄、连接杆、外壳和抓头,其中,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电机、蜗杆、蜗轮和凸轮,所述电机与电源连接,同时,所述电机与所述蜗杆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蜗轮与所述凸轮通过旋转轴同心设置;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的靠近凸轮的一端设置有推拉杆连接头,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并与所述抓头通过活动轴连接;所述推拉杆上套设有限位套和弹簧,并且所述限位套和所述弹簧均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限位套与所述外壳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套与所述外壳内壁连接处设有滚动体,所述外壳的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压盖。
使用时,电机通电工作,带动蜗杆和蜗轮转动,由于蜗轮与凸轮同轴设置,蜗轮转动同时带动凸轮同步转动,凸轮凸起端与推拉杆连接头接触后,凸轮推动推拉杆向压盖外部伸出,同时限位套挤压弹簧变形;凸轮凸起端与推拉杆连接头分开后,受挤压的弹簧恢复形状,推动限位套带动推拉杆向外壳内腔滑动,抓头完成一个抓痒工作过程,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借助手部、胳膊力量;同时由于手柄与连接杆可转动连接,从而可以调节手柄相对于连接杆的角度,以方便对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抓痒,非常方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柄通过螺杆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螺杆转动,所述螺杆通过手拧螺栓固定安装在连接杆上。
通过调节手拧螺栓和螺杆的松紧度,从而调节手柄相对于连接杆的倾斜角度,便于对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抓痒,这样的角度调节方式更方便操作更简单。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为两个。
采用蓄电池作为电源,可以增加便携性,采用两个蓄电池,节约空间的同时能够保证电机足够长的工作时间,避免经常充电而造成麻烦。
当然,也可以采用普通电池或者直接插接交流电等方式为电机供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上方还设置有开口,并设置有与所述开口配合的上盖,所述上盖通过连接扣安装在外壳上。
这样的设置方便安装、更换外壳内部的零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灵活,通过电动机构实现机械传动,节省胳膊用力,避免出现胳膊劳损受伤问题;通过调节手柄相对于连接杆的倾斜角度,便于对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抓痒,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手拧螺栓,3.螺杆,4.连接螺纹,5.外壳,5.1.蓄电池,6.电机,7.蜗杆,8.蜗轮,9.旋转轴,10.推拉杆,11.限位套,12.滚动体,13.压盖,14.弹簧,15.活动轴,16.抓头,17.连接杆,18.凸轮,19.推拉杆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新型电动痒痒挠,包括手柄1、连接杆17、外壳5和抓头16,其中,手柄1的一端通过螺杆3与连接杆17的一端相连接,手柄1相对于螺杆3转动,螺杆3通过手拧螺栓2固定安装在连接杆17上,连接杆17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螺纹4与外壳5螺纹连接,外壳5内部设置有电机6、蜗杆7、蜗轮8和凸轮18,电机6通过电线与蓄电池5.1连接,同时,电机6与蜗杆7连接,蜗杆7与所述蜗轮8啮合,蜗轮8与凸轮18通过旋转轴9同心设置;外壳5内还设置有推拉杆10,推拉杆10的靠近凸轮18的一端设置有推拉杆连接头19,推拉杆10的另一端伸出外壳5并与抓头16通过活动轴15连接;推拉杆10上套设有限位套11和弹簧14,并且限位套11和弹簧14均位于外壳5内,限位套11与外壳5内壁滑动连接,限位套11与外壳5内壁连接处设有滚动体12,外壳5的远离连接杆17的一端设置有压盖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07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晶器及结晶器油路润滑装置
- 下一篇:一种振源恒压补偿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