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燃机活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70563.2 | 申请日: | 2014-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0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周继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继斌 |
主分类号: | F02F3/00 | 分类号: | F02F3/00;F02F3/2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廖吉保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活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内燃机活塞结构。
背景技术
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活塞环、活塞销及缸套,是内燃机的核心运动件,是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产生源头,对动力性能及可靠性起主导作用。
随着环境保护及能源危机问题的尖锐,对活塞组件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通过高爆发力、高热负荷来实现高排放标准。活塞组件的工作环境相当苛刻,高压、高速、高温、高变频率。大型商用内燃机达16-21Mpa;每秒线速达8-16m/s;平均温度300℃、瞬间达1000℃; 因压缩爆炸,承载动力转换,使活塞组件承受周期性的机械应力与热负荷变化。
所述苛刻工作环境,对活塞组件的充分润滑、冷却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内燃机的性能与可靠性。活塞主要为铝合金制造,当达300℃,机械强度会急剧下降50%。
现有技术中,冷却、润滑活塞组件,可以借助水循环,间接带走部分热量;也可以直接冷却、润滑,借助激溅润滑油及活塞内设冷油道冷却。然而,活塞头部,特别是外圆沿周,是最大热负荷摩擦区域,在循环行程中,特别是压缩与爆发行程工况下,达不到充分的润滑、冷却,导致活塞与缸壁形成半干摩擦,增加摩擦阻力,也因达不到充分的润滑、冷却,缸壁预留较大的间隙,造成燃烧的死区,排污增加。以下以具体实例予以说明:
例YC-6K系列商用柴油机,活塞组件的匹配间隙如下:活塞头部第一环岸(火力岸)与缸壁间隙达2.20mm,第二环岸与缸壁间隙为0.60mm,裙部与缸壁间隙达0.015mm。其活塞头部第一环岸有12mm 高×2.20mm的间隙,此间隙会造成缺氧燃烧,形成燃烧死区;第二环岸13mm高×0.60mm的间隙,造成可燃气体下窜,破坏润滑油膜,活塞下行时,机油上窜,造成机油消耗增加。活塞环闭口间隙平均第一道环达0.50mm,第二道环达0.90mm,第三道环达0.375mm,该预留较大的缝隙造成可燃气体的泄露,影响燃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活塞结构,以使活塞组件润滑与冷却充分,同时缩小装配间隙,增强燃烧室的密封,提升燃烧效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内燃机活塞结构,包括活塞,活塞由头部及裙部组成;在活塞头部至少设置两个油槽,该两个油槽与活塞环及缸套匹配形成两油库,工作状态下,润滑油在两油库之间相互循环。
进一步,在活塞头部形成第一环岸、第二环岸及第三环岸,在第一环岸上设置第一道环,在第二环岸上设置第二道环,在第三环岸上设置第三道环;在第二环岸下沿设置第一油槽,而在第三环岸中部设置第二油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油槽深度为1.50-3.77mm,高度为1.50-3.50 mm。
进一步,所述第一油槽设置为L型,与设置在第二环岸上的第二道环匹配形成U型油库。
进一步,所述第二油槽深度为2.50-4.50mm,高度为1.00-2.50 mm。
进一步,所述第二油槽设置为单堤矩形,上沿设置为上密封唇,下沿设置为下密封唇。
进一步,上密封唇与缸壁间隙为0.25-0.70mm,高为1.2–2.2mm。下密封唇与缸壁间隙为0.80-1.60mm,高为1.0–2.5mm。
进一步,第一环岸与缸壁间隙为0.60–1.2mm;第二环岸与缸壁间隙为0.20–0.55mm。
进一步,活塞裙部与缸壁间隙为0.05–0.10mm。
进一步,第一道环的闭口间隙为0.17mm-0.33mm;第二道环的闭口间隙为0.37mm-0.53mm;第三道环的闭口间隙为0.12mm-0.28mm。
进一步,在第三环岸下方活塞上设置环形集油槽。
进一步,活塞裙部型面设置为C型。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活塞头部至少设置两个油槽,该两个油槽相互连通,随着活塞上下行程,所述两个油槽起到边工作、边储油、布油、循环润滑油作用,从而达到充分的润滑与冷却,使得活塞头部冷却充分,降低活塞机械强度的弱化。
同时,所述两个油槽设置结构,使得活塞环第一道环、第二道环及第三道环的闭口间隙缩小,以及活塞的配缸间隙同步缩小,使得燃烧室密封效果更好,提升燃烧效率,从而使得内燃机综合效率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局部剖视);
图1A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活塞与缸套配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活塞裙部型面与缸壁配合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继斌,未经周继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05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