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恒压微控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70379.8 | 申请日: | 2014-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0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徐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象明 |
| 主分类号: | A61M16/20 | 分类号: | A61M16/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高文迪 |
| 地址: | 3176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恒压微控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护仪器供氧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恒压微控阀。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当前国内外所有的氧气呼吸器供氧方式都为定量供氧的方式,而每个人存在个体的差异和各自运动量的不同,其氧气消耗量也不同,所以设定氧气供氧量一般都以最大氧气消耗量来设定,对使用不完的氧气只有把它排出仪器之外,这样就造成了氧气不必要的浪费。在不增加仪器体积的情况下,如何节约氧气来延长仪器的使用时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压微控阀,替代了现有的定量氧气供氧方式,以动态供氧方式,时时根据使用者实际所需的氧气消耗量来提供氧气,尽可能节约每毫升氧气,使仪器延长使用时间(延长了10%-30%),以最大限度来挽救遇困人员的生命及财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恒压微控阀,包括主阀体和阀盖,主阀体和阀盖之间构成一个容置腔体,在容置腔体内设置有阀杆、微控阀片、微控膜片和稳压活塞,阀杆的后端部依次贯穿微控阀片和微控膜片后与稳压活塞相连,阀杆的前端连接有阀片,在阀片上套装有稳压弹簧;在稳压活塞内设置有微控阀盖,微控阀盖内设置有微控弹簧和微控阀芯,微控弹簧装在微控阀芯的后端部上;在阀盖的后端设置有需求阀。
上述的阀片和稳压弹簧设置在主阀体内。
上述的阀杆与主阀体之间设置有O型圈。
上述的稳压弹簧的内径小于阀杆的前端部。
上述的微控弹簧的内径小于微控阀芯的中端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根据每个人个体的差异和各自运动量的不同来提供氧气供氧量,不会造成氧气不必要的浪费,延长了仪器的使用时间(延长了10%-30%),尽可能节约每毫升氧气,特别是在遭遇灾难的时候,给被困人员或受伤人员争取了生存的宝贵时间,以最大限度来挽救遇困人员的生命及财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图号含义:
1-主阀体;2-阀盖;3-阀杆;4-微控阀片;5-微控膜片;6-稳压活塞;
7-阀片;8-稳压弹簧;9-微控阀盖;10-微控弹簧;11-微控阀芯;
12-需求阀;13-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恒压微控阀,包括主阀体1和阀盖2,主阀体1和阀盖2之间构成一个容置腔体,在容置腔体内设置有阀杆3、微控阀片4、微控膜片5和稳压活塞6,阀杆3的后端部依次贯穿微控阀片4和微控膜片5后与稳压活塞6相连,阀杆3的前端连接有阀片7,在阀片7上套装有稳压弹 簧8;在稳压活塞6内设置有微控阀盖9,微控阀盖9内设置有微控弹簧10和微控阀芯11,微控弹簧10装在微控阀芯11的后端部上;在阀盖2的后端设置有需求阀12。
作为第一选择,上述的阀片7和稳压弹簧8设置在主阀体1内。
作为第一选择,上述的阀杆3与主阀体1之间设置有O型圈13。
作为第一选择,上述的稳压弹簧8的内径小于阀杆3的前端部。
作为第一选择,上述的微控弹簧10的内径小于微控阀芯11的中端部。
智能式氧气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救护仪器的减压阀输出到稳压阀,稳压阀到微控阀,微控阀到气囊(当氧气消耗量大于供氧量时,需求阀打开),形成了一个智能氧气供气方式;而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作用是当高压氧气在进入稳压阀后,稳压阀会给微控阀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压力,微控阀会根据弹性气囊组内部的压力反馈从而进行控制氧气的供给量。
恒压微控阀包括稳压阀和微控阀,稳压阀包括主阀体、阀盖、阀杆、稳压活塞、阀片、稳压弹簧等部件;微控阀包括微控阀片、微控膜片、微控阀盖;10-微控弹簧和微控阀芯等部件。
本实用新型替代了现有的定量氧气供氧方式,以动态供氧方式,时时根据使用者实际所需的氧气消耗量来提供氧气,尽可能节约每毫升氧气,使仪器延长使用时间(延长了10%-30%),特别是在遭遇灾难的时候,给被困人员或受伤人员争取了生存的宝贵时间,以最大限度来挽救遇困人员的生命及财产,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象明,未经徐象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703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刮板机用水平轴和垂直轴减速器测试系统
- 下一篇:静态力位移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