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线与油表电极直连的仪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9956.1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7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孙元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99/00 | 分类号: | B62J99/00;H01R11/28;H01R4/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线 电极 仪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仪表,具体来说是一种导线与油表电极直连的仪表总成。
背景技术
仪表作为摩托车的电器元件,对保证行车安全非常重要。参见图1,摩托车仪表包括表镜1’、衬板2’、文字板3’和仪表壳体1,在仪表壳体1中安装有油表2,传统技术中油表2的电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在油表2中压入纯铜螺杆31’,安装时,纯铜螺杆31’穿过仪表壳体1的底壁,并由纯铜螺母32’锁紧,仪表壳体1外部的导线4’与纯铜螺杆31’连接(参见图2所示),纯铜螺杆31’起到转接的作用而与油表2的油表电极4连接,这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特制的纯铜螺杆31’和纯铜螺母32’价格昂贵,考虑到油表的油表电极4的数量,一般纯铜螺杆31’和纯铜螺母32’的数量为3对以上,这极大的增加了仪表的成本;2、利用纯铜螺母32’锁紧纯铜螺杆31’时,纯铜螺杆31’会带动油表电极4旋转,从而容易导致油表电极4上焊接的包绕线圈(非常细的铜线)拉断等问题;3、在制作油表2时,需要有将纯铜螺杆31’压入油表2中的工序,工序多,成本大幅增高等;4、导线4’通过纯铜螺杆31’的转接作用与油表电极4间接电连接,导线4’与纯铜螺杆31’在仪表壳体1的外侧连接而完全暴露在仪表外,很容易因水滴进入而发生短路等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够安全可靠。
因此,传统技术中的摩托车仪表总成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线与油表电极直连的仪表总成,其有效避免导线与油表电极的连接位置外露、安装方便快捷、成本低廉且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导线与油表电极直连的仪表总成,包括仪表壳体,所述仪表壳体中安装有油表,油表上连接有导线,所述油表远离仪表壳体底壁的端部设置有油表电极,导线与油表电极电相连,所述导线在仪表壳体的内侧直接与所述油表电极连接,仪表壳体上对应所述油表位置为密封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油表电极包括套置在油表极柱上的环片,环片上径向延伸出有一极板,所述极板的端部朝向仪表壳体的底壁弯折形成导线端子,所述导线端子上设置有卷腿部用于收纳卡紧所述导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表通过自攻螺钉连接固定在所述仪表壳体中。
进一步,所述自攻螺钉由仪表壳体的内侧将油表连接固定在所述仪表壳体上。
所述自攻螺钉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线在仪表壳体的内侧直接与油表电极相连,摒弃了传统技术中多对纯铜螺杆和纯铜螺母,减少了压入纯铜螺杆的操作工序,使得仪表成本大幅降低,并且在装配过程中,油表电极不会被带动旋转,从而可有效避免油表电极上焊接的包绕线圈拉断等问题;同时导线与油表的连接处位于仪表内部,而不是如同传统技术中导线与纯铜螺杆连接处那样暴露在仪表外部,有效的避免了导线与油表连接处的进水短路问题;仪表壳体上对应油表位置为密封结构,很好的避免了外界水进入到仪表内部,避免出现表镜起雾、仪表内元件受到腐蚀生锈等。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技术中仪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传统技术中仪表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传统技术中油表的安装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油表的安装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油表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4~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导线与油表电极直连的仪表总成,包括仪表壳体1,所述仪表壳体1中安装有油表2,油表2上连接有导线3,所述油表2远离仪表壳体1底壁的端部设置有油表电极4,导线3与油表电极4电连接,所述导线3在仪表壳体1的内侧直接与所述油表电极4相连,仪表壳体1上对应所述油表2位置为密封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油表电极4优选采用如下结构:所述油表电极4包括套置在油表极柱21上的环片41,环片41上径向延伸出有一极板42,所述极板42的端部朝向仪表壳体1的底壁弯折形成导线端子43,所述导线端子43上设置有卷腿部44用于收纳卡紧所述导线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99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