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路自锁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9271.7 | 申请日: | 2014-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5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石峰;吕春光;贾智元;杜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19/00 | 分类号: | F16L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路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提供了一种管路自锁连接结构,此结构也可用于其他领域管路的自锁连接。
背景技术
发动机管路的功能是输送燃油、滑油、空气和发动机状态控制信息,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发动机管路多敷设在发动机外部有限的空间内,需满足连接密封等要求,同时为了确保发动机在宽广复杂的工况内能满意的工作,需考虑管路连接处的锁紧可靠。
传统结构,如图1所示,需要通过锁丝防止螺纹连接接头出现松脱破坏密封结构,锁丝锁紧是在管路接头两端相应的零件上设计锁丝孔,在拧紧装配完成后,再装配锁紧锁丝。此种锁紧防脱结构,需依靠锁丝限制接头两端螺母的松脱运动,对锁丝的装配有较高的要求,锁丝装配方向不正确将不能锁紧防脱,锁丝也不能装配过紧或者过松,锁丝过紧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容易断裂,锁丝过松将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同时锁丝需要专用的工具进行装配和分解,并且锁丝的拆装十分的费时费力,已不能满足发动机对装配性、维护性的要求。
为此,需发明一种实用新型的管路接头自锁连接结构,实现管路连接结构的可靠自锁,同时提高装配性和维护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管路自锁连接结构,具有结构紧凑、装拆便捷,能为管路连接提供高效可靠的的自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路自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管路一1与外锥接头2焊接,管路二8在装配完外套螺母5后将管路二8与平管嘴3焊接,并且弹力棘爪7通过棘爪安装槽6安装在外套螺母5上完成棘爪安装,外套螺母5和外锥接头2的螺纹构成管路连接结构,在管路接头安装完成后,依靠弹力棘爪7与棘轮4的弹性配合,限制外套螺母5与平管嘴3的旋转运动,从而限制了外套螺母5与外锥接头2的螺纹旋转松脱运动,构成自锁管接头机构。
其中棘爪安装槽6是设置在外套螺母5内壁面的环槽结构,并设置两个以上的径向突台,起到轴向约束弹力棘爪7的作用,在一处设置开口,起到周向约束弹力棘爪7的作用。
其中弹力棘爪7是包含两个棘爪的开口环形结构,并在与开口对应一侧设置了一个卷边翘起,此翘起与棘爪安装槽6的开口配合,其特点在于弹力棘爪7可进行更换。
其中易紧难松棘轮4相邻两个突轮间的倒角大小不同,旋紧方向的倒角R1大于拧松方向的倒角R2,使得外套螺母5的装配力矩小于分解力矩,构成易紧难松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管路具有自锁连接功能;取代传统的锁丝锁紧方式,增强了管路连接的可靠性;自锁结构可连续重复使用,不需锁丝每次的消耗性使用,减轻了拆装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发动机的装配性和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1:传统锁丝锁紧管路接头示意图
图1-2:传统锁丝锁紧管路接头半剖示意图
图2-1:管路自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2:管路自锁连接结构爆炸图
图3-1:棘爪安装结构装配状态示意图
图3-2:棘爪安装结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4:易紧难松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管路自锁连接结构,包括棘爪安装、自锁管接头,具体为:
棘爪安装:弹力棘爪7可弹性变形安装在外套螺母5的棘爪安装槽6内,弹力棘爪7安装到位时,由于弹力棘爪7的胀开,通过轴向限位结构一9和轴向限位结构二11限制弹力棘爪7的轴向运动,同时通过周向限位结构10限制弹力棘爪7的周向运动,完成弹力棘爪7的安装限位,将弹力棘爪7与外套螺母5安装为一体。
自锁管接头:管路一1与外锥接头2焊接,管路二8与平管嘴3焊接,外套螺母5和外锥接头2的螺纹构成管路连接结构,弹力棘爪7通过棘爪安装槽6安装在外套螺母5上,依靠弹力棘爪7与易紧难松棘轮4的弹性配合构成自锁管接头机构。
其特点为可更换:弹力棘爪7通过弹性变形安装在外套螺母5上,此过程可逆,可通过收紧弹力棘爪7挣脱轴向限位结构一9和轴向限位结构二11的轴向限制,从轴向分解弹力棘爪7,完成弹力棘爪7的更换。
其特点为易紧难松:平管嘴3上的棘轮4旋紧和拧松的棘轮大小不同,即R1>R2,依靠弹力棘爪7旋紧和拧松弹性变形的差异,使得外套螺母5的装配力矩小于分解力矩,构成易紧难松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92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存储模块的数据线装置
- 下一篇:插头电连接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