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氩弧焊新型成型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68941.3 | 申请日: | 2014-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5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立;王福志;李金堂;王雷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00 | 分类号: | B21D37/00;B21D5/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氩弧焊 新型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焊接用成型轮,特别涉及一种氩弧焊新型成型轮。
背景技术
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电力被广泛的应用在世界各地的各个领域和行业。作为电力传输的主要载体——电力电缆,也被大量的生产和敷设在地球的角角落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有电的地方就有电缆。电缆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对于制作电缆的模具要求越来越高。基于上述原因,我公司研发了一种皱纹铜套成型的新型成型轮。此成型轮不仅便于拿放,操作方便,而且使铜带成型更加快速。以万马公司以前的氩弧焊焊接皱纹铝套生产线采用成型轮模具为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1、铜带不能成型;2、操作不方便。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310696286.7,公开日2014年3月5日,公开了一种石材成型轮,包括至少一个锯盘,每个锯盘上设有至少一组锯齿组,每组锯齿组包括至少两个锯条,每组锯齿组内的锯条均处于不同的平面上,每个锯条的尾端指向锯盘的中心,每个锯条的头部延伸出所述锯盘的边沿,每个锯条可沿着锯盘的径向方向前后调整位置地设置。显然此类技术方案都不是能合理利用的技术方案,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1、铜带不能成型;2、操作不方便的问题依然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都存在铜带不能成型,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加工铜带成型,操作方便的氩弧焊新型成型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氩弧焊新型成型轮,包括第一轴、成型凹轮、第二轴和成型凸轮,所述成型凹轮套设在第一轴上,所述成型凸轮套设在所述的第二轴上,所述成型凹轮和所述成型凸轮均沿轴向完全对称,所述成型凸轮整体呈椭圆形,所述成型凸轮的两端部设置有圆柱体的配合凸起,所述配合凸起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轴的轴向相同,所述成型凹轮整体呈I形,所述成型凹轮的侧壁与所述成型凸轮的侧壁相互贴合,所述成型凹轮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圆柱体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轴的轴向方向相同,所述定位凸起的侧壁与所述配合凸起的侧壁也贴合,所述配合凸起的长度等于所述定位凸起的长度,所述成型凹轮的长度等于所述成型凸轮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主要在原成型轮基础上进行了结构调整,改变了原成型轮的外形,根据电缆外径不同,成型轮的角度、半径和长度随之变化;在电缆制造过程中操作方便;铜带成型快速,焊接牢固。新型成型轮外形上,加大成型轮凸轮和凹轮的角度和半径尺寸,长度适当缩短,使铜带成型为铜管更加方便、快速;焊接稳定、焊接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成型凸轮的椭圆形长轴比所述成型凸轮的椭圆形短轴的长度比为17比5。本实用新型这样设置,结构比较合理,受力合理。
作为优选,所述成型凹轮与第一轴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成型凸轮与第二轴之间也为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凸起的长度比所述成型凸轮的长度比为1比18。
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主要在原成型轮基础上进行了结构调整,改变了原成型轮的外形,根据电缆外径不同,成型轮的角度、半径和长度随之变化;在电缆制造过程中操作方便;铜带成型快速,焊接牢固。新型成型轮外形上,加大成型轮凸轮和凹轮的角度和半径尺寸,长度适当缩短,使铜带成型为铜管更加方便、快速;焊接稳定、焊接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成型凹轮,2、第一轴,3、成型凸轮,4、第二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
一种氩弧焊新型成型轮(参见附图1),包括第一轴2、成型凹轮1、第二轴4和成型凸轮3,所述成型凹轮套设在第一轴上,所述成型凸轮套设在所述的第二轴上,所述成型凹轮和所述成型凸轮均沿轴向完全对称,所述成型凸轮整体呈椭圆形,所述成型凸轮的两端部设置有圆柱体的配合凸起,所述配合凸起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轴的轴向相同,所述成型凹轮整体呈I形,所述成型凹轮的侧壁与所述成型凸轮的侧壁相互贴合,所述成型凹轮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圆柱体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轴的轴向方向相同,所述定位凸起的侧壁与所述配合凸起的侧壁也贴合,所述配合凸起的长度等于所述定位凸起的长度,所述成型凹轮的长度等于所述成型凸轮的长度。所述成型凸轮的椭圆形长轴比所述成型凸轮的椭圆形短轴的长度比为17比5。所述成型凹轮与第一轴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成型凸轮与第二轴之间也为间隙配合。所述定位凸起的长度比所述成型凸轮的长度比为1比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89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制筒形件局部增厚制坯模具
- 下一篇:落料模限位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