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浆体专用脱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68100.2 | 申请日: | 2014-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4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7/028 | 分类号: | B01D17/028 |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 |
| 地址: | 653405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用 脱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和矿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稳定的浆体专用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浆体在施工使用过程中,需要较为均匀的浆体,将浆体内部水分溢出,不仅能够保证管道运输的顺畅进行,也能提高浆体凝固效率和凝固后的强度;矿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将水分尽量去除,得到较均匀、含水相对较少的浆体,以保证符合管道运输的浆体浓度,以及适应后续的矿物加工工艺;废水回用工程中很多废水含有较多杂物污泥,需要将水和杂物污泥分开;在如上所述的诸多情况下,都有一个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就是将含固体颗粒浓浓度较高的浆体水分脱离出来,对高浓浆体或者回收水进行利用。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将浆体在工艺池内进行沉淀,以便固液的分离,但是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不利于活的浓度较均匀的浆体,目前没用专门的设备对高浓浆体进行脱水处理,因此研发一种能够适应矿业、污水处理和建筑上使用的浆体专用脱水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的浆体专用脱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进料槽、浓缩斗和溢流槽,所述进料槽底端连接浓缩斗,所述浓缩斗上设置溢流槽,其特征是:所述进料槽底端与浓缩斗的内侧壁连接,且连接部分设置折返面,所述浓缩斗上方设置脱水板组,所述脱水板组的下底面高度高于折返面高度,所述脱水板组上面设置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底部设置溢流孔。
本实用新型在浓缩斗上设置脱水板组,并在浓缩斗的侧壁上边缘设置折返面连接进料槽,通过进料槽进入的浆体到达折返面时,在惯性力和折返面阻力的作用下会向脱水板组底部射出,此时,固体和部分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回向下落下,而部分水分在浆体不断的冲击下回向脱水板组上部运动,并达到溢流槽,最后从溢流槽内向外流出,而下部落下的固体和部分水分通过冲击下落后,变得比较均匀,符合管道运输条件和使用条件;当在浓缩斗内的浆体到达一定量时,打开其底部的阀门,将浆体从底部放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之左视示意图;
图中:1-进料槽,2-折返面,3-浓缩斗,4-阀门,5-溢流槽,6-脱水板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料槽1、浓缩斗3和溢流槽5,所述进料槽1底端连接浓缩斗3,所述浓缩斗3上设置溢流槽5,所述进料槽1底端与浓缩斗3的内侧壁连接,且连接部分设置折返面2,所述浓缩斗3上方设置脱水板组6,所述脱水板组6的下底面高度高于折返面2高度,所述脱水板组6上面设置溢流槽5,所述溢流槽5的底部设置溢流孔。
所述脱水板组6由相互平行的斜板排列组成,所述脱水板组6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
所述溢流槽5横跨脱水板组6的上面并与斜板的上边缘相垂直,所述溢流槽5的一端处于脱水板组6上面,另一端向脱水板组6之外部延伸,且溢流槽5处于脱水板组6上面的平分线上。
所述浓缩斗3为漏斗状,其下端设置阀门4。
所述折返面2水平设置,折返面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进料槽1的宽度。
所述进料槽1的倾斜方向与脱水板组6的倾斜方向相同、倾斜角度相等,且脱水板组6紧靠进料槽1设置。
所述脱水板组2之斜板间距为5~15mm。
所述脱水板组2的竖直向高度为20~50cm。
所述脱水板组6底面与折返面2之间的距离为5~15cm。
所述溢流槽5向外伸出部分向下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浓缩斗上设置脱水板组,并在浓缩斗的侧壁上边缘设置折返面连接进料槽,通过进料槽进入的浆体到达折返面时,在惯性力和折返面阻力的作用下会向脱水板组底部射出,此时,固体和部分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回向下落下,而部分水分在浆体不断的冲击下回向脱水板组上部运动,并达到溢流槽,最后从溢流槽内向外流出,而下部落下的固体和部分水分通过冲击下落后,变得比较均匀,符合管道运输条件和使用条件;当在浓缩斗内的浆体到达一定量时,打开其底部的阀门,将浆体从底部放出。
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矿冶、民用、给排水工程的浊水澄清、污水处理、废水回用、矿浆浓缩等,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少、操作维护简单,且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方便移动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未经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81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混凝沉淀池
- 下一篇:一种混合有机废气净化回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