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液压式电磁断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67093.4 | 申请日: | 2014-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5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 发明(设计)人: | 叶杰;叶益帆;叶定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亿豪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H01H3/6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25 浙江省温州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液压式 电磁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液压式电磁断路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的电磁断路器中,由于电磁断路器内存在电磁场,即断路器内部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作用力,为了避免作用力破坏电磁断路器内部的结构,通常情况下是设置多个回复弹簧,以提供缓冲效果,但是由于弹簧本身还是会有一个疲劳指数,即使用寿命上还是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液压式电磁断路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液压式电磁断路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左下角设有负载端,壳体的右下角设有接线端,负载端通过铜编织线与一个漆包线连接,漆包线的输出端通过次铜编织线与接触臂连接,接触臂转动安装在壳体内部,接触臂的动端向下转动后与接线端接触连接,漆包线绕成线圈结构,漆包线内套有一个延时管,延时管内部设有一个上下运动的铁芯,延时管内充满硅树脂油,延时管的上端面设有一个极靴,极靴上方设有一块衔铁,衔铁转动安装在壳体内部,衔铁的转动安装端固定连接一个锁扣,锁扣与接触臂卡扣连接。
壳体上还设有一个手动把手,手动把手与接触臂传动连接。
延时管的上端内面与铁芯之间设有延时管弹簧。
接触臂的转动安装端与壳体之间设有回复弹簧。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漆包线内设有延时管,而延时管内设有铁芯,且充满了硅树脂油,当电流过大时,有电磁效应,铁芯会在延时管内上升,但是由于硅树脂油的存在保证了,铁芯上升会有一个缓冲时间,而且还设置了延时管弹簧,则更进一步的保证了铁芯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新型的液压式电磁断路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左下角设有负载端2,壳体1的右下角设有接线端3,负载端2通过铜编织线4与一个漆包线5连接,漆包线5的输出端通过次铜编织线6与接触臂7连接,接触臂7转动安装在壳体1内部,接触臂7的动端向下转动后与接线端3接触连接,漆包线5绕成线圈结构,漆包线5内套有一个延时管8,延时管8内部设有一个上下运动的铁芯9,延时管8内充满硅树脂油10,延时管8的上端面设有一个极靴11,极靴11上方设有一块衔铁12,衔铁12转动安装在壳体1内部,衔铁12的转动安装端固定连接一个锁扣13,锁扣13与接触臂7卡扣连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进行解释说明:
1)壳体1上还设有一个手动把手14,手动把手14与接触臂7传动连接。
2)延时管8的上端内面与铁芯9之间设有延时管弹簧15。
3)接触臂7的转动安装端与壳体1之间设有回复弹簧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按照负载端-铜编织线-漆包线-次铜编织线-接触臂-接线端的连接顺序进行电流通电,但是当电 流过大时,则漆包线为线圈结构,即对铁芯作用,使得铁芯上升,这时延时管内的硅树脂油和延时管弹簧提供了一个缓冲效果,保证了铁芯不会出现瞬间碰到极靴的情况,然后铁芯上升将磁性传递给极靴,极靴吸引衔铁向下转动,同时带动锁扣与接触臂,使得断开电流通路,然后回复正常后,由手动把手拨回接触臂,回复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漆包线内设有延时管,而延时管内设有铁芯,且充满了硅树脂油,当电流过大时,有电磁效应,铁芯会在延时管内上升,但是由于硅树脂油的存在保证了,铁芯上升会有一个缓冲时间,而且还设置了延时管弹簧,则更进一步的保证了铁芯的缓冲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亿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亿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70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强检测标准灯
- 下一篇:煤矿机电设备用新型远程断路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