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调节近视眼的护目镜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2381.0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6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卫国 |
主分类号: | G02C7/06 | 分类号: | G02C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近视眼 护目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近视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调节和治疗假性近视的调节近视眼的护目镜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学童近视不断快速加深,主要原因在于孩子在成长期间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增加而引起,近距离用眼时,眼球的睫状肌会收缩以调节焦距,且外眼肌会内聚以使两眼对准目标,由于睫状肌收缩及外眼肌内聚产生的压力,长时间下来会使眼轴逐渐加长,而使近视度数攀升。
现有技术中通常可以佩戴单焦棱镜式凸透镜阅读镜,此具有单视距功能的镜片,如球镜、柱镜、球-柱镜,以消除睫状肌收缩及外眼肌内聚产生的压力,看远时则需要换上另外一支眼镜,这部份较不方便。或是配带传统式双焦老花眼镜,虽然可以同时看近及看远,但这种方式只能克服睫状肌收缩所产生的压力,而无法消除外眼肌内聚产生的压力,因而预防近视的效果不佳。另外,也有双焦式眼镜下加上棱镜的作法,该镜片有两个度数,镜片上部为主镜片,用于矫正远视力,下光区为子镜片用于读写,能减少读写时的调节减缓或控制近视发展的速度,但是差像太大,而且下关区太小,在佩戴的时候很容易从上光区看近从而影响佩戴效果。还有一种渐进多焦点镜片,该镜片在主镜片上附有几个子镜片,具有多视距功能的眼镜镜片,主镜片为远用光区,子镜片为近用光区,在两个光区之间的度数逐渐变化,从远用或近用的度数逐渐过渡到近用或远用的度数,过渡区将镜片的曲率半径循序渐进的变小或变大而使镜片的度数逐渐增大或减小,从而将镜片的远用光区与近用光区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加了配戴的舒适度,但是此镜片是上光区与下光区逐渐过渡的凸凹透镜,其差值即ADD值也是目前普遍1.50D、1.75D、2.00D,使用其近距离看物体时,睫状肌仍需收缩压迫晶状体前凸,即此镜片只能减缓近视增长的速度,没有办法消除睫状肌收缩以及眼外肌内聚产生的压力。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同时看远看近,且能消除睫状肌收缩及外眼肌内聚产生的压力且舒适度较强的预防近视眼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调节近视眼的护目镜片,能够达到预防近视度数加深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调节近视眼的护目镜片,包括凹透镜片,所述的凹透镜片外凸或者平面结构的一面设置有一凸透镜,所述的凸透镜一面与凹透镜片紧贴,另一面向外凸起,所述的凸透镜的基顶和基底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的凸透镜的基顶的弧度小于基底的弧度,所述的凸透镜位于凹透镜片的中心以下。
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基顶的最大厚度小于基底的最大厚度。
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基顶的外边缘为一弧形结构一,所述的基底的外边缘为一弧形结构二。
基于以上所述,所述的弧形结构一和弧形结构二为相同弧度的弧形结构或者不同弧度的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焦棱凸透镜式近视预防护目眼镜,包含左镜片及右镜片,左镜片及右镜片都包含上焦部及下焦部,下焦部为棱凸透镜,上焦部及下焦部为一体成型制成的镜片毛胚的前弧,最后再依镜框大小及佩戴者的瞳孔间距,裁切成装配于镜框上的镜片。此镜片的上焦部采用凹透镜利于望远,配戴舒适容易适应。下焦部的光学区域大于该上焦部的光学区域,以利于阅读使用;且下焦部有基底朝内的凸透镜,物体透过凸透镜由基底向基顶发生位移,凸透镜强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平薄,即下焦部能在看近时使眼球外展而放松睫状肌及外眼肌,进而可同时消除睫状肌收缩及外眼肌内聚造成的压力,而达到预防近视度数加深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凸透镜与凹透镜片为一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3所示,一种调节近视眼的护目镜片,包括凹透镜片1,所述的凹透镜片1外凸或者平面结构的一面设置有一凸透镜2,凸透镜2的设置就会避免由于从上光区看近,而影响看东西的效果。所述的凸透镜2一面与凹透镜片1紧贴,另一面向外凸起,所述的凸透镜2的基顶3和基底4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的凸透镜2的基顶3的弧度小于基底4的弧度,所述的凸透镜2位于凹透镜片1的中心以下,这样能够形成上焦部分和下焦部分,能够方便看近和看远,消除用眼时候,睫状肌收缩及外眼肌内聚产生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卫国,未经赵卫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2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FT-LCD玻璃检测装置
- 下一篇:方便拆卸防压坏的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