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控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0085.7 | 申请日: | 201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9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伍小平;李鑫奎;焦常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积 混凝土结构 温控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控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水泥的水化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综合混凝土自身材料的特殊性,在混凝土内部会产生一个不均匀的温度场,外部冷混凝土受到内部热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的约束,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易产生温度裂缝,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承载能力、防水性能及耐久性能,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及正常使用。
目前,采用较多的冷却控制系统是在待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埋设冷却水管,向冷却水管内通入循环冷却水来实现混凝土的降温。这种冷却控制系统冷却水管布置盲目性大,不能很好结合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布规律,冷却水管不能有效控制内部降温均匀性;另外,控温所采用的冷却水管多为盘管,盘管虽然能够减少管路接头,但由于循环冷却水在盘管内流动路径较长,导致循环冷却水在盘管入口侧和出口侧的温差较大,不能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系统中,冷却水管布置盲目性大,不能很好结合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布规律;冷却水管不能有效控制内部降温均匀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控冷却系统,能够有效控制因冷却水管内循环冷却水单一流向而造成混凝土内部降温不均匀的现象,达到减小温度梯度、改变降温温度场不均匀对称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控冷却系统,包括循环冷却水系统、变频器、中央控制器、计算机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循环 冷却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回路的冷却水管单元、水箱及变频式水泵,至少一个所述冷却水管单元水平布设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内,每个所述冷却水管单元包括两个冷却水管组,所述冷却水管组是由若干两端分别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冷却水管组成,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外部,两个所述冷却水管组交错且相叠置,所述冷却水管分别平行且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冷却水管内冷却循环水流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内由上至下设有至少两个平行的所述冷却水管单元,且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却水管单元中的冷却水管相垂直。
更佳的,所述冷却水管为直管。
所述冷却水管内的水流流量通过设置于所述冷却水管单元管路上的调节阀控制。
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层布设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点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上表面的距离D1为30mm~80mm,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底层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点与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底面的距离D2为200mm~300mm。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控冷却系统,冷却水管的布设采用同层双向对流,这种布置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同一水平层内循环冷却水单一方向进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造成的进入侧温度降低快,而流出侧温度降低慢的现象,从而有效控制因冷却水管内循环冷却水单一流向而造成的混凝土内部降温不均匀的现象,达到减小水平温度梯度、改变水平降温温度场不对称的目的。
二、本实用新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控冷却系统,冷却水管单元的布设不但采用同层双向对流,而且沿大体积混凝土厚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冷却水管单元,且相邻两个冷却水管单元中的冷却水管相垂直,采用这种布置方式,能够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降温温度场对称,尤其能够有效避免超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纵向降温不均匀的弊端,达到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竖向温度梯度、改变竖向降温温度场不对称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有助于改变冷却水管布置的盲目性,提高冷却水管的利用率,也能够避免冷却水管降温的不均匀性,进而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差及应力,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冷却水管单元的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控冷却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00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提升料斗
- 下一篇:固定建筑模板用锥形对拉螺栓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