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玻璃态膜组件的油气排放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7747.5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0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中;王林;吴锋棒;王洁;佟晓慧;张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22 | 分类号: | B01D53/22;B01D53/02;B67D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玻璃 组件 油气 排放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玻璃态膜组件的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升高,成品油的销售量迅速攀升,加油站在生产过程中的油气排放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GB20952《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所有的加油站在规定时间之前完成油气回收改造。
所谓加油油气回收,指的是在车辆加油的过程中,依靠真空泵或风机的辅助,将油箱中的油气输送回油罐的过程。目前,为了保证加油油气回收的实施效果,国家标准规定的加油油气回收气液比通常大于1:1。这样一来,返回到油罐中的气体体积总是大于流出的油品体积,油罐中的压力会随着油品的减少而升高,当达到压力阈值时,会通过呼吸阀排出,再次对空气造成污染。
此外,在油罐车向加油站储罐卸油的过程中、以及油温不断升高等情况下,也会有部分有机气体从油罐的呼吸阀口排出。
为了对从呼吸阀排出的油气进行有效地回收,需要在呼吸管处加装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就目前而言,加油站油气排放处理装置采用的技术有吸附、冷凝、膜分离等方案。其中,单独采用吸附法或冷凝法的装置往往体积较大,能耗较高。因此,目前应用较多的均为组合工艺,如膜分离-吸附工艺、膜分离-冷凝工艺等。
CN201309827 Y涉及一种带净化器的膜式冷凝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一压缩机,它的入口与油罐连通,出口通过散热器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膜组件的入口连通,液相出口与油罐连通;膜组件的一个出口通过针型阀与净化器的入口连通,净化器的出口与透气帽连通,膜组件的另一出口与真空泵的入口连通,真空泵的出口与油罐连通;净化器的入口与真空泵的入口连通;油罐与压缩机的管路间、压缩机的出口及真空泵的入口之间分别装有压力传感器。
传统的用于油气回收的膜组件通常基于橡胶态高分子膜制成,这种膜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对油气具有优先透过作用。因此,传统的膜法油气回收工艺中,通常在膜组件入口处设置压缩机,渗透侧(即油气透过侧)设置真空泵,真空泵的出口为高浓度油气。而渗余侧大多为低浓度排放气。在实际应用中,传统的膜法油气回收工艺中,由于使用了橡胶态膜组件,导致其对油气和空气的分离能力有限,且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膜塑化而使分离性能变差,最终导致整体设备寿命有限,性能不稳定,故障率较高,难以适应日益严苛的环保标准要求。
本实用新型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膜组件寿命短、分离能力差、性能不稳定、故障率高、油气排放浓度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基于玻璃态膜组件的油气排放处理装置。该装置用于油气排放处理中,具有膜组件寿命长、分离能力好、性能稳定、故障率低、油气排放浓度低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玻璃态膜组件的油气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压缩机(3),压缩机(3)的入口与储油罐(1)的排气管相连,出口与气液分离器(4)的入口相连,气液分离器(4)的液相出口与储油罐(1)相连,气相出口与玻璃态膜组件(6)相连,玻璃态膜组件(6)的渗余侧出口与储油罐(1)相连,渗透侧出口与真空泵(9)相连,真空泵(9)的一个出口与吸附罐(13)的入口相连,另一个出口与储油罐(1)相连,吸附罐(13)的出口与油气排放口(15)相连,吸附罐(13)的入口通过一个旁路连接到真空泵(9)的入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压缩机(3)的入口管线上设有微压传感器(2)。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真空泵(9)的入口管线上设有真空度传感器(8)。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微压传感器(2)、真空度传感器(8)以及各阀门控制器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系统相连。
本专利采用玻璃态膜组件的油气排放处理装置,提升了膜组件的选择性和抵抗塑化能力,从而使油气和空气分离更加彻底,能够达到更低的排放指标,寿命变长,由于小分子气体对玻璃态膜组件具有优先透过性,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加有效地去除储罐内的氧气和水分子,提升了油罐自身的安全性。同时在油气排放终端设置了吸附罐,能够为排放达标提供双重保障,使排放气体中油气的含量进一步降低。与传统的膜法油气排放处理装置相比,具有膜组件寿命长,分离能力强,性能稳定,故障率低,油气排放浓度低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77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