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炬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4511.6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4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于安峰;党文义;王鹏;张杰东;王全国;张广文;韩中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D14/7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张惠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炬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炬燃烧器。
背景技术
火炬系统是炼化企业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在开停工以及非正常工况下将各装置排放的烃类火炬气及含有H2S的酸性气及时进行燃烧排放。
CN201210099396.0公开了一种应急放空火炬燃烧器,包括通过法兰与火炬筒体相连接的喷嘴管,所述喷嘴管的上端连接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的顶端安装有稳焰器,所述混合器的上方设有防风罩,所述防风罩内设有分别通过各自的燃料气管道供气的引火筒和长明灯,靠近长明灯处安装有火焰监测器。
随着炼化装置的大型化、炼油复杂系数提高,紧急情况下进入火炬系统的火炬气量增大,进而导致火炬气出口速度很大,容易发生火焰燃烧不稳定甚至脱火熄灭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有针对性的解决了该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火炬火焰燃烧不稳定、易脱火、处理量较小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火炬燃烧器。该燃烧器用于火炬系统中,具有火炬火焰燃烧稳定、不易脱火、处理量较大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火炬燃烧器,包括火炬头(1)、至少一块导流板(2)、至少一个蒸汽筒(3),其特征在于蒸汽筒(3)竖直排布于火炬头(1)内部,导流板(2)为月牙形或V形中的至少一种,固定于火炬头(1)上表面上方,且导流板(2)张口方向竖直朝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火炬燃烧器包括至少四块导流板(2)、至少两个蒸汽筒(3)。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流板(2)底端固定于蒸汽筒(3)的筒壁上或其他支撑点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流板(2)与蒸汽筒(3)相间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流板(2)的底端与火炬头(1)出口齐平。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火炬头(1)为高架火炬燃烧器,直径≤1.5 m。
本实用新型采用导流板改善火炬出口泄放气体的流场,提高火炬出口气体的流动稳定性,从而提高火炬火焰燃烧的稳定性,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脱火现象,另一方面提高了火炬的处理量,取得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火炬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为火炬头;2为导流板;3为蒸汽筒。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火炬燃烧器,包括火炬头1、12块导流板2、9个蒸汽筒3。蒸汽筒3竖直、均匀排布于火炬头1内部,导流板2与蒸汽筒3相间布置,导流板2为月牙形,底端固定于蒸汽筒3出口位置的筒壁上,且导流板2张口方向竖直朝上。蒸汽筒3出口位置与火炬头1出口齐平,导流板2的底端与火炬头1出口齐平。火炬头1为高架火炬燃烧器,直径为1.5 m。
泄放气体沿火炬筒体输送到火炬燃烧器口部时,喷入大气,此外为引入更多的空气,蒸汽筒3会喷出夹带有空气的蒸汽并与泄放气体混合。由于导流板2的导流作用,排放气体会保持稳定的流型,并且由于驻涡效应,火焰燃烧非常稳定,不易发生脱火的情况。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只是导流板2的块数为4,蒸汽筒3的个数为2,导流板2的形状为V形。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只是导流板2的块数为1,蒸汽筒3的个数为1,导流板2的形状为V形。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只是导流板2的块数为8,蒸汽筒3的个数为5,50%d的导流板2的形状为V形,其它导流板2的形状为月牙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45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恢复体能的保健食品
- 下一篇:一种提高缺氧耐受力的动植物食料复合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