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漆车间的环保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4330.3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3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建东 |
主分类号: | B01D46/12 | 分类号: | B01D46/12;B01D53/86;B01D5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漆 车间 环保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油漆车间的环保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油漆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其中的甲醛、苯系物、氨等对人体危害极大,有些甚至还有致癌作用,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造成的损害还可能通过遗传累积下来,对后代也产生影响。
尤其在油漆生产车间中,由于油漆中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在空气中与灰尘结合在一起容易散逸到大气中,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漆车间的环保除尘装置,该除尘装置对油漆中挥发的有害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分解作用,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漆车间的环保除尘装置,包括入风口,出风口,抽风机和排气管道,其中入风口内设置抽风机,该装置还包括透光管道,透光管道内放置多层光触媒滤网,该透光管道装置在车间外侧顶部,透光管道的中间部位与出风口采用沟槽管件连接,透光管道的两端均与排气管道采用沟槽管件连接。
所述透光管道采用钢化夹胶玻璃。
所述排气管道内设置多层吸附层。
所述入风口采用喇叭状,其中入风口前端设有过滤网,出风口处设有过滤网。
其工作原理:一种油漆车间的环保除尘装置,包括入风口,出风口,抽风机和排气管道,在排气管道内设置多层吸附层,可以对有害气体进行首次过滤;所述入风口内设置抽风机,入风口采用喇叭状,可以增大入风口的入风量;其中入风口前端设有过滤网,可以很好的把颗粒比较大的灰尘阻挡在外,防止其进入排气管道;该装置还包括透光管道,该透光管道采用钢化夹胶玻璃,其透光好、且安全可靠;该透光管道装置在车间外侧顶部,透光管道内放置多层光触媒滤网,确保透气和接触充分,其在光的刺激下,能够有效的去除油漆中的甲醛、苯系物等有害气体,将其分解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它只需经过光照,其催化能力即可恢复,活化媒质不被损耗,能够再生使用,长期使用;透光管道的中间部位与出风口采用沟槽管件连接,透光管道的两端均与排气管道采用沟槽管件连接,由于在排气管道和透光管道之间的气体均为未完全处理的有害气体,不允许泄漏,采用沟槽管件连接可以有效的防止气体泄漏;所述出风口处设有过滤网,阻止空气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进入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除尘装置对油漆中挥发的有害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分解作用,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布置示意图。
其中:1、入风口;2、抽风机;3、排气管道;4、透光管道;5、出风口;61、过滤网;62、过滤网;7、吸附层;8、光触媒滤网;9、车间外侧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和2,一种油漆车间的环保除尘装置,包括入风口1,出风口5,抽风机2和排气管道3,在排气管道3内设置多层吸附层7,该吸附层7采用活性炭,可以对有害气体进行首次过滤;所述入风口1内设置抽风机2,入风口1采用喇叭状,可以增大入风口的入风量;其中入风口1前端设有过滤网61,可以很好的把颗粒比较大的灰尘阻挡在外,防止其进入排气管道3;该装置还包括透光管道4,该透光管道4采用钢化夹胶玻璃,其透光好、且安全可靠;该透光管道4装置在车间外侧顶部9,透光管道4内放置多层光触媒滤网8,确保透气和接触充分,其在光的刺激下,能够有效的去除油漆中的甲醛、苯系物等有害气体,将其分解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它只需经过光照,其催化能力即可恢复,活化媒质不被损耗,能够再生使用,长期使用;透光管道4的中间部位与出风口5采用沟槽管件连接,透光管道4的两端均与排气管道3采用沟槽管件连接,由于在排气管道3和透光管道4之间的气体均为未完全处理的有害气体,不允许泄漏,采用沟槽管件连接可以有效的防止气体泄漏;所述出风口5处设有过滤网62,阻止空气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进入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建东,未经沈建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43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