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井施工滑动柔性截水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3595.1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2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诗坤;陈志文;庞广峰;张伟国;李金斗;张家乐;王赞;江登顺;徐建势;丁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十六工程处 |
主分类号: | E21D7/00 | 分类号: | E21D7/00;E21F16/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井 施工 滑动 柔性 水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井施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立井施工滑动柔性截水槽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采用普通法凿井的立井施工中,随着井筒的延伸,井壁接茬处难以避免的出现漏水并逐渐增大,而在井壁浇筑过程中,井壁漏水顺着井壁淋入大模,造成井壁混凝土水泥浆液流失,进而降低井壁混凝土强度等级并出现蜂窝、麻面,严重影响井壁外观和内在质量。
为了减少井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水泥浆液流失和提高井壁混凝土外观和内在质量,利用滑动柔性截水槽,确保立井井壁混凝土浇筑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井施工滑动柔性截水槽装置,可以随大模板移动,简单方便,安全系数高,截水效果明显,确保立井井壁混凝土浇筑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立井施工滑动柔性截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有缺口的筒体,筒体采用槽钢,槽钢的开口朝向圆心,槽钢的外壁上设有宽度一致的高压绝缘板,槽钢的上侧板端部焊接固定有环形挡板,上侧板的下端面联通有间隔设置的、折弯的导水管,导水管朝向筒体中线弯曲;所述的筒体缺口处设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底部连接在缺口的一端,活塞杆端部与缺口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的立井施工滑动柔性截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采用16#槽钢。
所述的立井施工滑动柔性截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挡板采用扁钢。
所述的立井施工滑动柔性截水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绝缘板的厚度一般不小于1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将换形挡板与井壁之间的水从导水管处排走,可以有效减少井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水泥浆液流失和提高井壁混凝土外观和内在质量,利用滑动柔性结构,确保立井井壁混凝土浇筑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
立井施工滑动柔性截水槽装置,包括开有缺口6的筒体1,筒体1采用槽钢,槽钢的开口朝向圆心,槽钢的外壁上设有宽度一致的高压绝缘板2,槽钢的上侧板端部焊接固定有环形挡板3,上侧板的下端面联通有间隔设置的、折弯的导水管4,导水管4朝向筒体1中线弯曲;筒体1缺口处设有液压油缸5,液压油缸5的底部连接在缺口6的一端,活塞杆端部与缺口6的另一端连接,液压油缸5行程不小于600mm。
筒体1采用16#槽钢。
环形挡板3采用扁钢。
高压绝缘板2的厚度一般不小于10mm。
本实用新型各个组件具体选材及制作过程:
筒体1采用#16槽钢按照井筒设计半径加工成圆形,槽钢开口朝向圆心,槽钢的外壁与井壁贴合。
环形挡板3采用扁钢,扁钢的宽度一般为50mm,在加工好的筒体1的上侧板端部焊接固定。
高压绝缘板2铺设在槽钢的外壁上,其厚度一般为10mm,以使截水槽撑开后可以完全贴在井壁上,截断井壁淋水。
具体安装及使用过程:
1、在液压油缸5,利用大模板脱模机使筒体1的缺口6处伸缩来实现贴紧井壁和脱离井壁。在本实用新型整体固定时,一般把液压油缸5位置放置在大模板“T”板位置,液压油缸必须做放炮崩护板和液压油缸完全撑开后的闭锁装置。
2、本实用新型中折弯的导水管4沿着环形间隔分布,每相邻的两个导水管4之间的间隔一般为2000mm,把井壁淋水通过导水管4导入井筒内,防止井壁淋水入模。
3、本实用新型利用上、下带螺纹丝直径24圆钢用螺帽固定在大模板上,固定点7每隔2500mm一个,安装在大模板上方不超过1000mm处。
4、每浇筑一模混凝土,本实用新型就随大模板移动到下一模,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和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此装置可以解决现有固定截水槽破坏井壁,实际操作困难,截水效果不明显之不足,提供了一种简单易操作,随大模板移动截水效果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十六工程处,未经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十六工程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35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