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2121.5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7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袁新星;张秋实;徐琛;陈华浦;王栋梁;胡建勋;叶征;张月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迪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红林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空 打击 体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验装置,具体地指一种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用于模拟电力施工环境中高空坠物对人体的打击。
背景技术
在电力施工现场,高空坠物现象屡有发生,工作人员由于未能佩戴安全帽而导致受伤或死亡的事例屡见不鲜。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划定及电力生产实际需要,电业生产职员进入变电站高压区(室)、基本建设工地、修造车间以及其它高空功课等现场,都必需戴安全帽,这是保障职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
目前,对于电力行业高空坠物的危险性及作业中戴安全帽重要性的教育主要停留在宣传、观看DVD视频等方面,工作人员并不能真正亲身体会到高空坠物的危险性,因而不佩戴安全帽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所以培训效果并不太理想。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高空坠物的体验装置,使电力作业人员切身体会高空坠物的危险性及作业中戴安全帽的重要性。而目前的高空坠物体验装置不能自动、快速地重复模拟高空坠物,其模拟的效率不高,不适于给大量学员进行模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该体验装置能够模拟高空坠物对人体的冲击,使学员能亲身体验该状况,且该体验装置能够自动回收落下的钢球,并回传进行下一次模拟,提高了模拟高空坠物的效率。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包括:
模拟杆塔,所述模拟杆塔的内部设有上下方向传输的链条,所述链条连接有滑动导轨,所述滑动导轨上连接有运球凹槽,所述运球凹槽为四面封闭,顶面和一侧面开口;
模拟横担,其一端连接在所述模拟杆塔的上方,另一端开有落球孔,且与所述模拟杆塔连接的一端高于另一端;
高空落物防护罩,设于所述模拟横担的正下方,所述高空落物防护罩的顶端开口,高空落物防护罩内距离顶端一段长度处设有安全挡板,所述安全挡板开有接球孔,所述接球孔位于所述落球孔的正下方,所述接球孔内安装有安全帽,所述安全帽上设有冲击力传感器,所述冲击力传感器连接有冲击力测试仪;所述高空落物防护罩内底端设有升降机,所述升降机上设有载物板;以及
回球导槽,其一端与所述安全挡板连接,另一端与模拟杆塔内运球凹槽开口的一侧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回球导槽与安全挡板连接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所述安全挡板与回球导槽连接的一端低于另一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落球孔中设有电控开关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拟横担和高空落物防护罩均为三个,三个模拟横担位于同一平面内,其中两个模拟横担之间的夹角为180度,第三个模拟横担位于上述两个模拟横担正中间,与上述两个模拟横担分别成90度角,三个高空落物防护罩分别位于三个模拟横担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从落球孔落下的钢球砸到接球孔中安全帽上,让位于高空落物防护罩内的学员真实体验到高空坠物给人体头部造成的冲击力,以提高学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2、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将落下的钢球回收至模拟横担中,以进行下一次高空坠物模拟,提高了打击体验的效率,尤其适用于对大量学员进行打击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拟杆塔,2-档球板,3-模拟横担,4-导球凹槽,5-落球孔,6-滑动导轨,7-链条,8-冲击力传感器,9-安全帽,10-安全挡板,11-回球导槽,12-运球凹槽,13-载物板,14-升降机,15-高空落物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高空坠物打击体验装置包括模拟杆塔1,模拟杆塔1的底端固定在地面上,模拟杆塔1的上方设有模拟横担3,本实施例中模拟杆塔1的上方设有三个模拟横担2,为了方便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放置,三个模拟横担3设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两个模拟横担之间的夹角为180度,第三个模拟横担位于上述两个模拟横担正中间,与上述两个模拟横担分别成90°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迪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科迪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21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丙烯酸桔纹漆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仿真心脏血液循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