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青光眼手术中所用防术后巩膜瓣粘连的器材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51536.0 | 申请日: | 2014-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2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齐文华;侯晚秋;赵睿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文华;侯晚秋;赵睿琪 |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A61N2/04;A61N2/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62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光眼 手术 所用 术后 巩膜 粘连 器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青光眼手术中所用防术后巩膜瓣粘连的器材,属于医疗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正确治疗可避免眼盲的发生。眼压升高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期以来,小梁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青光眼最主要的手术方法,手术的目的是控制患者的眼压。
在抗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保持滤过道的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阻塞瘘道外口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最普遍应用的较好手术方式,但也存在术后有相当程度的组织反应和瘢痕形成的缺点。尽管目前小梁切除手术的手术方式和术中相关药物、器材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手术后2年内失败率仍达15%~30%。失败的主要原因与术后滤过通道尤其是巩膜瓣下及巩膜与结膜间瘢痕组织增生有关。
青光眼术后常需患者按摩眼球,使眼内房水自滤过通道流出,既可以调节眼压,又可以使房水对滤过通道进行冲刷,减少瘢痕形成。但青光眼患者多没有相关眼科知识,在按摩时不能保证手法和力度的准确,不正确的眼球按摩不但不能达到所需的效果,还可能对眼球造成损伤。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青光眼术后既可以减少术后巩膜瓣粘连,又能对眼球起到按摩效果的器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组青光眼手术中所用器材,包括由非生物材料及固定于其内的磁性物质支撑部件构成的植片和可调节电流强度及频率的电磁圈。植片在手术中留置于眼球壁巩膜瓣下,含有电磁圈的配件在术后在眼球外使用。
电磁圈设置为可调节电流强度及频率的模式,通电后产生脉冲式磁性。其外部结构一面呈光滑弧形,为传导磁性金属,该金属面可与上眼睑紧密贴合。电磁圈产生的磁力通过贴合上眼睑的金属面的传导对位于巩膜瓣下的包括磁性物质支撑部件的植片产生吸力,植片随电磁圈产生的脉冲磁性对巩膜瓣产生相应的作用力,以防止巩膜瓣粘连。磁力产生时植片有与其下方巩膜床分离的趋势,便于房水排出,从而通过植片与电磁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眼压。
使用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减少青光眼术后巩膜瓣粘连,又能在术后起到眼球按摩的作用,调节术后眼压,可以提高手术远期效果,降低小梁切除术的失败率。
附图说明
以下各附图均为示意图,其形状和比例仅为说明性,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植片正视图,其中,1为外部包绕之非生物材料,2为内部磁性物质,植片为长方形或梯形(图中为长方形),长宽要求小于4×3mm。
图2为植片侧视图,其中,1为外部包绕之非生物材料,2为内部磁性物质,厚度要求小于0.5mm。
图3为含有电磁圈的外部配件之俯视图,其中,3为电磁圈,4为与上眼睑贴合的金属面。
图4为含有电磁圈的外部配件之正视图,其中,3为电磁圈,4为与上眼睑贴合的金属面。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器材,包括一个内部包含磁性物质、表面由非生物材料包裹的植片,此部分手术中留置于眼球壁巩膜瓣下;及一个含有电磁圈的配件,此部分为术后在眼球外使用。电磁圈产生的电磁强度及频率均可根据患者所需眼压进行调节。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8-21mmHg,青光眼手术后的患者眼压经常会高于此范围。当术后患者眼压达到21mmHg以上或术后眼压迅速升高时可以开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器材。眼压超过正常范围较多时可选择较高电流强度及频率,以产生较高的磁力,从而对植片产生较大的吸力,使眼压较大幅度降低;眼压超过正常范围较少时可选择较低电流强度及频率,以产生较低的磁力,从而对植片产生较小的吸力,使眼压较小幅度降低。最终使眼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电磁圈的电磁强度和频率可由外接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来调节,具体的电磁强度范围和频率范围根据具体的电磁圈而定,条件是其对植片产生吸力且能通过植片与电磁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患者眼压保持在8-21mmHg范围内。
所述植片为长方形或梯形,其长宽小于4mm×3mm,厚度小于0.5mm。植片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固定型或游离型。固定型可以设计为植片带有缝线孔,手术时通过缝线将植片固定于下方巩膜床上;游离型则如图1-2所示,直接被包绕于巩膜瓣下方。植片内包绕的磁性物质可以为金属或磁石薄片,需有足够的磁性,可以和眼球外的电磁圈配件产生足够的吸力,以确保当外部配件内的电磁圈产生磁力时,植片可以在巩膜壁层间对其上方的巩膜瓣产生足够的作用力。植片外部的材料要求为惰性物质,不与眼球壁组织发生粘连、不会起排异反应,外部材料要足够薄,仅起到包绕分隔内部磁性物质的作用,且不能影响内部物质的磁性。
外部配件的主要部分为一个可以调节电磁强度及频率的电磁圈,其外部结构设计为能与上眼睑保持良好的贴合,其前面呈弧形,以保证在使用时可以与患者眼睑产生良好的贴合,采用可传导磁性的金属材料,以有效的传导电磁圈产生的磁力,其余各部分为惰性材料,不能对磁力产生传导,以避免工作时对植片造成不必要的干扰。电磁圈所在位置正对眼内植片所在部位,可以与眼内植片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文华;侯晚秋;赵睿琪,未经齐文华;侯晚秋;赵睿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15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