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合农田释放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1209.5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5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臧连生;苗麟;阮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M99/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130118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农田 释放 天敌 昆虫 防治 害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合农田释放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装置,用于适合赤眼蜂、蚜小蜂、捕食螨等天敌昆虫的田间释放,属于农业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化学防治手段仍是人类针对害虫持续猖獗采用的主要防治措施,自使用农药除虫、草至今,平均每年可挽回15%左右的产量损失。我国每年病虫害防治面积达到1亿多公顷(次),杀虫剂用量高达20万吨(有效成分),其中70%为广谱、高毒有机磷类,这些杀虫剂的用量占据了中国农药市场的44%。由于农药的长期大量施用甚至滥用,导致害虫抗药性、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因此,限制和降低农药污染的漫延已迫在眉睫。
治理农药污染需要从源头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这就需要寻求优化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替代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应用天敌昆虫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就是符合这种绿色防控需要的重要技术之一。我国天敌昆虫资源十分丰富,许多优势天敌昆虫类群如赤眼蜂、捕食螨、蚜小蜂、瓢虫、小花蝽等已大面积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特别是赤眼蜂的推广应用,在吉林目前每年推广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稳定在3500万亩左右。为了更好的推广应用这些优势天敌昆虫种类,许多天敌昆虫释放装置相继被开发应用。如“赤眼蜂盒式放蜂器”(专利号CN2930274Y)、“小卵繁蜂释放器”(专利号CN202374894U)、“一种多用途天敌昆虫混合释放装置”(专利号CN203446381U)、“林业有害生物天敌释放装置”(专利号CN201617109U)、“蚜茧蜂自动持续释放装置”(专利申请号201310750135.5)。这些放蜂器的设计及使用基本局限于大田作物或林业上害虫的防治,并未考虑水田等特殊环境,在水田应用这些放蜂器释放赤眼蜂时,需要下田人工悬挂,操作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合农田释放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装置,适合赤眼蜂、蚜小蜂、捕食螨等天敌昆虫的田间释放。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合农田释放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装置,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由承重体、隔片、载虫体三部分组成,其中:承重体为半球体,半球体内壁均匀分布若干小卡片,半球体端口外部为一周凸起的卡壳,卡壳下部为一外缘环;隔片上均匀分布若干缝隙;所述的载虫体为半球体,半球中上部均匀分布若干出虫孔,载虫体与承重体扣合后构成一中部具有外缘环的球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球体结构的球体直径30.0~50.0 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承重体端口外部一周凸起的卡壳高度为0.2-1.0 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承重体端口处的外缘环外伸3.0-5.0 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距承重体端口内壁均匀分布3-5个卡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片均匀分布0.5-1.0 mm宽的10-20个缝隙。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载虫体深色不透明的半球体,半球顶端分布直径为0.5 -1.0 mm的5-10个出虫孔。
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时,在大田或水田抛投若干个含有天敌昆虫的释放装置。在释放装置的承重空间注入配重物,在隔片上部空间放入人工繁育天敌昆虫;再将载虫体和承重体扣合成一体;把含有天敌昆虫的释放装置均匀抛投到大田或水田中,使其自动立于地面或漂浮于水面,天敌昆虫羽化后主动从出虫孔爬出并搜寻害虫。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田间应用该释放装置时,不受作物种类的限制,直接将含有天敌昆虫的装置抛出即可。特别是水稻田应用该装置时,操作人不用下水田,在稻田池埂上即可将具有一定重量的释放装置抛向水田内,在重力作用下,释放装置底部先落入水中,在杯体外缘环浮力的作用下,释放装置不会沉入水底,装有天敌昆虫的上部空间会漂浮于水面,即时有少量水从出蜂孔进入,也会通过具有缝隙的隔片渗入盛有沙子的下部空间;避免捕食性天敌对天敌昆虫的取食,防止雨淋,不积水,并可实现机械化生产;更为重要的是,该球形装置容易包装,节省空间,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释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载虫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承重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承重体、卡壳、外缘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隔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重体,2、卡点,3、卡壳, 4、外缘环,5、隔片,6、缝隙,7、载虫体,8、出虫孔,9、球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12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螳螂螵蛸孵化装置
- 下一篇:稻螟赤眼蜂释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