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SF6气体微水密度综合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0448.9 | 申请日: | 2014-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4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朱节军;凌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00 | 分类号: | G01N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f6 气体 水密 综合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水密度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SF6气体多参数采集的SF6气体微水密度综合传感器。
背景技术
SF6气体是一种无毒、无色、无味,化学性能极稳定的物质,具有优异的灭弧和绝缘性能。目前,SF6气体广泛应用于电力企业的电气设备中,如SF6断路器、SF6高压组合电气设备(GIS)等。在含SF6气体设备的使用中,SF6气体如产生泄漏,将直接影响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和灭弧性能,甚至发生重大事故;同时,泄漏的SF6气体由于被电弧分解或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的气体,将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巨大危害。因此,对电气设备中SF6气体含水量、密度、温度的监测至关重要,SF6气体的微水密度是电力企业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
传统的监测手段是通过机械式指针仪表来测量设备中SF6气体的密度。虽然也有报警输出,但测量数据不能远传,不利于组成在线监测系统,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同时,由于电气设备安装的限制,很多测点位于很难直接观测到的位置,给日常的测量和记录带来很大麻烦,也不符合国家电网智能化变电站的趋势。
目前虽然也有一些SF6在线检测装置,但是在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方面还存在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SF6气体微水密度综合传感器,解决传统的传感器无法进行在线检测,检测麻烦,而在线检测的传感器在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方面又存在缺陷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SF6气体微水密度综合传感器,包括三通接头式的传感器主体、单片机芯片;所述单片机芯片内置于所述传感器主体内;所述单片机芯片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三通接头分别为通信电缆接口、测气口和补气口;所述单片机芯片与所述传感器主体采用全焊接结构,将所述传感器主体内部隔断成上下两部分;所述传感器主体上部为通信电缆接口,下部为测气口和补气口。
优选的,所述补气口为充气自封接口。
优选的,所述三通接头的材质为铜。
优选的,所述测气口和补气口安装有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SF6气体微水密度综合传感器,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通信电缆接口与微水IED连接,本实用新型对高压设备内的绝缘气体的含水量、压力和温度进行实时数据采集,通过高精度算法将气体压力转换为密度,使用RS485总线传输数字量测量值传输至微水IED,减少了模拟量传输过程中引入的误差;本实用新型内部采用全焊接结构,杜绝了漏气的隐患;同时本实用新型由于具备高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并具备在线标定的功能,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定期校准等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SF6气体微水密度综合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SF6气体微水密度综合传感器,主要包括传感器主体1和单片机芯片2;传感器主体1呈三通接头式,单片机芯片2内置于传感器主体1内;单片机芯片2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和温度传感器8,分别用于检测压力、含水量和温度;传感器的三通接头分别为通信电缆接口3、测气口4和补气口5。通信电缆接口3通过电源线和通信线与微水IED连接,微水IED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电源,并且通过通信线接受本实用新型采集处理的数据;测气口4与待测设备连接,采集待测设备内的气体;补气口5可以为充气自封接口,用于向待测设备内充入SF6气体或者其他气体,补气口5在测量时处于封闭状态;三通接头的材质最好为铜质;测气口4和补气口5安装有密封圈,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气密性。单片机芯片2与传感器主体1采用全焊接结构,将传感器主体内部隔断成上下两部分;传感器主体上部为通信电缆接口3,下部为测气口4和补气口5;这样上下两部分隔开可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防止外界气体从通信电缆接口进入影响监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赛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04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密封条淋雨试验工装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