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模拟降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5280.2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0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光;杨晓伟;孙健;高晓辉;王一轩;程楠楠;刘文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B1/18 | 分类号: | B05B1/18;A01G15/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模拟 降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模拟降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国内外雨水利用得到迅速的发展,不仅少雨国家(如以色列等)发展较快,而且一些多雨国家(如东南亚国家)也得到发展,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都在积极开发利用雨水,所以积极开展雨水高效利用是摆在我国水利工作者面前的崭新研究方向之一。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有潜力的降雨资源,发展有限灌溉(灌关键水、救命水),提高作物产量,促使农牧民脱贫致富,不仅是当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个带战略性的问题。目前国内的水土保持科研、试验及监测单位,在进行水土流失、养分流失、土壤水分变化、土壤渗透性能等研究和监测工作中,多数是利用坡地径流小区,在侵蚀降雨后,对小区产生的径流、泥沙、养分和污染物进行观测,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索科学规律。通过天然降雨观测土壤侵蚀情况,这是一种耗时费力的方法,试验周期较长,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天然降雨的观测数据积累很慢,难以取得规律性的有效数据,往往不能满足生产和研究的需要。
目前国内出现了一些人工降雨模拟设备,通过人工模拟降雨,不仅可以缩短试验周期,而且能够严格控制试验条件,便于观测研究土壤侵蚀的发生演变过程及其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机制。但是,模拟降雨的雨滴特性,如雨滴滴谱,雨滴速度,雨滴均匀度等不可能与天然降雨完全一致,所以,所得数据的参考价值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模拟降雨系统,主要 解决人工降雨系统的降雨特性与天然降雨相似性问题,通过多喷头、多单元组合式的间歇式可控降雨装置,有效地增加喷头的散水面积和均匀度,实时检测并控制雨强强度,真实模拟降雨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模拟降雨系统,包括:喷头系统、管路系统、供水系统、流量调节系统、压力调节系统、过滤系统、雨强检测系统;优选地,喷头系统选择3类型喷头正三角形分布成一组,即通径分别为2.45mm、2.05mm、1.2mm,对应大雨雨滴、中雨雨滴、小雨雨滴,在整个系统中,这几种喷头既可以相互叠加进行模拟大雨强降雨,又可以进行独立的小雨强降雨试验,喷头组采用了正方形布局方式,优选喷头组的分布距离,利用多个喷头有效喷射半径之间的重叠来达到降雨均匀度的最大均匀,每个喷头喷出的水滴进行相互补充和叠加,使得降雨的均匀度达到90%以上,传统单喷头叠加模拟降雨的雨强均匀度仅为40%左右,降雨均匀度提高了两倍。
供水系统主要由交流变频电机、离心水泵、进出口过滤器、溢流安全阀、流量计及压力表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为降雨系统提供流量(雨量)连续可调并具有足够压力的水源;优选地,综合考虑到抗腐蚀性及性价比,主管路采用不锈钢管,支管路采用不锈钢复合管。
流量调节系统主要包括流量控制阀、流量计及电磁阀等,优选地采用泵控和阀控的组合控制方式,即通过变频器控制泵的转速来控制系统流量及控制流量控制阀的开度精确控制系统的流量,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快速性,使系统雨量调节过渡过程极大缩短,与单一控制方式相比,降雨稳定时间由6s降至2s。
压力调节系统主要由回水管路、放气阀、电磁开关阀及背压调节阀组成,当系统上电准备按一定雨强降雨时,由于泵控过渡过程比较长,雨强稳定时间难以保证,此时如果打开喷头降雨的话,会影响地面实验结果,为了避免调试过程降雨,在喷头电磁阀关闭状态下,打开调试系统电磁阀并通过调节背压节流阀开度来模拟降雨系统负载特性,这样就组成了一个从泵源到回水 的回路系统,避免了调试过程降雨,当系统达到设定的流量(雨量)并稳定后,关闭调试系统电磁阀并打开喷头降雨,快速实现稳定降雨过程,保证试验过程整个试验过程降雨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流量控制是采用压力平衡调速阀控制(流量与阀口压差无关),保证调试模式切换到正常使用模式后系统流量波动会很小或不波动。
作为优选,在管道的一端设计有放气阀,其主要完成初始雨量调节,调节降雨过程的管道排气。
作为优选,设计一套多路激光雨强测试仪,实现雨强实时在线检测反馈,在降雨区上方纵横两个方向按一定间距分别布置若干激光发射头和接收头。每一对激光可以测出其所在路径上平均雨量,两路激光交点的平均雨强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加权组合即可为该点的雨强,加权系数可通过试验标定,实时反馈激光通路上的雨强变化,极大的增强了系统雨强监控的连续性和雨强调节的快速性。
作为优选,管路通过管夹固定在三角支撑架上,支撑架之间及管道与墙壁之间均设计有拉筋,起固定支撑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52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