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压缩气旋通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3845.3 | 申请日: | 2014-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8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创锐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9/00 | 分类号: | E03F9/00;E02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38400 湖北省黄冈***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压缩 气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下水道通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管道的通堵装置,适用于市政设施中下水道、污水管、以及农村灌溉用渠管等无压力、满流或半流管道的疏通和清洗。
背景技术
市政设施中下水道、污水管,以及农业灌溉渠管道等,长期使用经常会出现泥浆、污物在管道内壁粘连和淤积,使管道的通径逐步变小,通堵这些管道是很费劲的事。目前,用于管道清垢的通堵工具品种多种多样,有软气管通堵、弹簧通堵、机械压力通堵、机械手通堵等装置,但是这些装置在应用时总存在一定的弊端,简单的通堵工具通堵效果有限,如软气管通堵法,由于管内气流作用于液体表面,很难把管底积渣冲散,通堵效果不好;弹簧通堵法,需将弹簧塞到地下管内,通过机械或者人工转动弹簧进行通堵,作业难度较大,同时管子大小、长度不一,需配备多种规格的弹簧,经常需要加大加长型,通用性较差;对通堵能力较强的清洗装置,如机械压力通堵车、机械手组装零部件多、结构复杂、体型较大,不适用于小管径区域,与弹簧通堵法一样,通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简单的通堵工具通堵效果有限,通堵能力较强的清洗装置,结构复杂,通用性较差等,提供一种新型压缩气旋通堵装置,以解决通堵装置通用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压缩气旋通堵装置,包括压缩空气管、牵引钢丝和压缩气旋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气旋装置还包括密封的圆柱形壳体,所述壳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与壳体配合密封的头部,所述头部外侧面轴向分别与压缩空气管、牵引钢丝进行密封连接形成压缩空气腔,所述圆柱形壳体上还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位置呈均匀圆周分布。
优选的,所述出气口的径线与壳体形成一定的角度,使出气口为倾斜状。
优选的,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优选为3-5个。
优选的,所述密封的头部优选为锥状。
优选的,所述壳体与头部可以通过圆周边螺纹或其他密封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装置体积小,使用时只要将牵引钢丝自管道的一端进入自另一端牵出即可。由于出气口的径线与壳体形成一定的角度,所以压缩空气自软管进入压缩气旋装置时会通过斜出气口排出,从而在管道内形成一个气旋的“叶轮”,压缩气流会将水管四周的积渣冲散,从而对管道内壁进行冲刷、清洗、去垢,冲散后的积渣能通过管内流动的液体带走,从而达到清淤、通堵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牵引钢丝可以将装置进行前后移动,实现管道的前后左右各部位的冲刷、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运行示意图。
附图名称如下:1压缩空气管、2牵引钢丝、3压缩气旋装置、4圆柱形壳体、5锥度头、6出气口、7压缩空气腔、8积渣、9待清理管道、10管道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压缩气旋通堵装置,包括压缩空气管1、牵引钢丝2和压缩气旋装置3组成;其中压缩气旋装置3为一个密封的圆柱形壳体4,壳体4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与壳体配合密封的锥度头5,锥度头5外侧面轴向分别与压缩空气管1和牵引钢丝2连接,形成一个密封的压缩空气腔7,圆柱形壳体4上设置有倾斜的出气口,用以排出压缩空气腔7内的压缩空气。
如图2所示,本装置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需要将牵引钢丝2自待清理管道9内穿过,打开压缩空气管所连接的压缩空气装置,压缩空气自压缩空气管1进入压缩气旋装置3的压缩空气腔7,并通过斜的出气口6排出,带动压缩空气旋转,形成“气叶轮”,通过高压空气实现管道的四周各部位的冲刷;牵引钢丝2可以前后移动,通过绳索的移动控制,可将压缩气旋装置3放置于待清理管道9的任何位置,实现待清理管道9的前后左右各部位的冲刷,气旋冲刷后的积渣8可以通过管内流动的液体10冲走,以达到通堵的目的,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装置小巧、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大管小管均适用。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创锐精密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创锐精密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38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丝网印刷用共聚物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耐用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