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电网行波信号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2690.1 | 申请日: | 2014-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6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健;陈炯聪;郑文杰;曾瑞江;黄嘉健;周克林;陈辉;张晓平;宋旭东;陈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网 行波 信号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网行波信号模拟装置,其适用于模拟10~35kV配电网发生故障后产生的行波信号。
背景技术
我国10~35kV配电网广泛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配电网的故障包括短路故障和单相接地故障。这两种故障的特征完全不同,但是都必须尽快找到故障点,这就提出了故障定位问题。
配电网故障定位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场往往还在采用人工巡线的方法,人工巡线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延长了停电时间,影响供电安全。目前故障定位都停留在区段定位的程度,例如故障指示器、FTU、DTU等,但是缺乏故障测距的手段。故障发生后即使能够确定故障区段,也不能确定故障点的位置,仍需要巡线查找。
行波法是目前故障测距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具体包括单端行波定位和双端行波定位等,都是利用行波信号计算故障点与检测设备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故障点的位置。但是目前缺乏有效的模拟装置对行波法定位装置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现场试验,另一种是利用数字仿真。现场试验对供电单位的风险较大,而数字仿真不能真正反映故障的实际波形,因此供电单位和生产单位都迫切需要一种实用的行波信号模拟装置对行波定位装置进行充分的测试,提高定位装置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配电网行波信号模拟装置,该装置能够实时、准确地模拟产生配电网故障后的行波信号,用于对行波定位装置进行充分的测试,提高定位装置的准确性。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配电网行波信号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电网行波信号模拟装置包括配电线路物理模型、交流电压源和用于调节交流电压源的电压幅值和初相位的控制器;所述配电线路物理模型包括π型LC滤波电路,该π型LC滤波电路由一个电感和两个电容组成,所述电感连接在两个电容的其中一端之间,所述两个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感的两端作为π型LC滤波电路的两个接线端子,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交流电压源接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π型LC滤波电路的任意一个接线端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配电线路物理模型增设有一个或者以上所述π型LC滤波电路,各个π型LC滤波电路相串联,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各个π型LC滤波电路的任意一个接线端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控制器包括第一可控硅、第二可控硅、滤波电路和处理器;所述第一可控硅和第二可控硅反向并联,其中,第一可控硅阳极与第二可控硅阴极的连接点作为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第一可控硅阴极与第二可控硅阳极的连接点连接到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所述处理器能够产生两路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可控硅和第二可控硅的导通角的脉冲信号,处理器的两个脉冲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第一可控硅和第二可控硅的门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仿真准确性高,能够仿真出实际的行波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灵活性好,能够模拟不同情况的故障。
3、组装方便,可以在任意地点检测,不需要安装在特定的实验室。
4、技术成熟、可靠性高,适用于10~35kV配电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网行波信号模拟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网行波信号模拟装置,包括配电线路物理模型、交流电压源103和用于调节交流电压源103的电压幅值和初相位的控制器102。
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线路物理模型包括多个π型LC滤波电路101-1、101-2~101-n,每一个的π型LC滤波电路均由一个电感和两个电容组成,电感连接在两个电容的其中一端之间,两个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电感的两端作为π型LC滤波电路的两个接线端子,各个π型LC滤波电路相串联,即各个π型LC滤波电路的接线端子依次连接。由此,通过选定π型LC滤波电路的数量,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线路物理模型即可模拟出不同长度的配电线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26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继电器的磁路机构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不间断电源的防冰冻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