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净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41957.5 | 申请日: | 2014-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1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翀;李枝涛;雷学联;刘海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攀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 地址: | 617023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净化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冶金、发电、石油化工、化工等大型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已经成为大气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尤其在一些废气中如果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硝化物等有害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如形成酸雨等造成严重的破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不断重视,对工业废气在排放前进行净化除尘得到了重视和大力推广,各种脱硫、脱硝、除雾、除尘等气体净化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现有气体净化技术存在净化效率低、能耗高、易堵塞等缺点,为克服这些缺点需进一步开发高效净化装置,以解决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净化效率高的气体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壳体、驱动机构和旋转框架;所述旋转框架可转动的设置在壳体内部;在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液口,在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驱动机构与旋转框架传动连接;还包括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的至少一层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所述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固定安装在旋转框架上;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上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进液端位于壳体之外,其排液端延伸到壳体的内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呈圆环状;所述进液管的排液端上的喷液口朝向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的内环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有两层;两层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分别固定安装在旋转框架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下部的再生气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净化装置的壳体内部设置至少一层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同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旋转框架在壳体内转动,进而带动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转动,再通过进液管将吸收液喷洒到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上,这样从壳体下部设置的进气口进入的需要净化的气体首先需要穿过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层,然后再从壳体上部的排气孔排出。在气体穿过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层时,气体与附着在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层上的吸收液进行反应,气体中的有害物质将被吸收液吸收,使最后从排气孔排出气体得到净化。同时,由于壳体内部的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增大气体与吸收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可大大的提高气体净化的效率。另外,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可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旋转,因此可以实现气体的快速均匀混合,提高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和反应,增强气体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驱动机构1、旋转轴线11、壳体2、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3、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的内环面31、旋转框架4、进液管5、进液端51、排液端52、排液口6、进气口7、排气孔8、再生气进气口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壳体2、驱动机构1和旋转框架4;所述旋转框架4可转动的设置在壳体2的内部;在所述壳体2的下部设置有进气口7和排液口6,在所述壳体2的上部设置有排气口8;所述驱动机构1与旋转框架4传动连接;还包括在所述壳体2的内部设置的至少一层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3;所述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3固定安装在旋转框架4上;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壳体2上的进液管5,所述进液管5的进液端51位于壳体2之外,其排液端52延伸到壳体2的内部。
其中,驱动机构1与旋转框架4传动连接指的是通过驱动机构1可驱动旋转框架4绕旋转轴线11转动,由于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3固定安装在旋转框架4上,因此,驱动机构1的最终目的是驱动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3绕旋转轴线11转动。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气体的混合,以及提高气体与吸收液之间的接触效率,进而增强气体的净化效率。驱动机构1通常选用电机。
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3的作用是增加气体和吸收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具体,微孔旋转穿流反应模块3是一些具有微孔结构的填料物质,通过在填料中设置相应的微孔结构,可以大大提高其比表面积,使吸收液和气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得到提高,进而增强气体的净化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攀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攀枝花攀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19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气降解化学反应塔
- 下一篇:一种紫外光波废臭气体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