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遥控水下作业系统的通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1594.5 | 申请日: | 2014-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1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秦元庆;徐国华;张琦;周纯杰;夏英凯;赵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24;H04L12/26;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遥控 水下 作业 系统 通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装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遥控水下作业系统的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下作业技术是非常广泛的领域,涉及国防军事、水利设施建设、抗洪抢险、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相比于陆地,水下作业环境更加恶劣,作业系统失效后救援回收困难,易造成重大人员或财产损失。因此水下智能作业系统是典型的安全关键系统,需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应急功能。随着水下作业任务要求的不断提高,水下作业系统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集中式控制结构存在主控制器负荷大、功能扩展难、容错能力差、故障率高等缺点;而基于工业通信网络的分布式控制结构则可以通过把控制功能下放到各本地控制器降低控制风险,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容错能力。
传统控制网络一般采用专用网络,如各种现场总线网络,多为短报文数据交换,强调通信延时的确定性和传输可靠性。由于以太网技术具有成本低、速度高、通用性等特点,目前已经逐步应用到一些实时控制领域,以取代原有的专用网络。为适应工业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工业以太网多采用基于时间片的分时调度方法,如Powerlink,Profinet I/0,EPA等,或者采用集总帧的方法,如EtherCAT。这些方法都需要专用的设备或协议来实现网络精确的时间同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成本。而对于非实时数据,工业以太网仍采用传统的TCP/IP协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遥控水下作业系统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水上子网络装置和水下子网络装置二部分,其中,
所述水上子网络装置由水上主控制器,多个水上从控制器,以及水上工业交换机,水上波分复用收发器构成,水上主控制器通过工业以太网与各水上从控制器电信号连接,并依次通过水上工业交换机和水上波分复用收发器与水下子网络装置电信号连接;
水下子网络装置由水下主控制器,多个水下从控制器,以及水下工业交换机,水下波分复用收发器构成;水下主控制器通过工业以太网与各水下从控制器电信号连接,并依次通过水下工业交换机和水下波分复用收发器与水上子网络装置电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针对大型遥控水下作业系统的实时性及可靠性要求,提出一种通信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通信装置设计双主从控制器完成并发调度,使交换机内不存在端口报文发送冲突,提高控制系统通信的确定性和实时性;
(2)本发明采用双主从控制器有利于实现完备的通信错误检测机制,保证报文的完整性及系统的自检能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双主从控制器可以保证在出现通信故障时具备应急回收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遥控水下作业系统网络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主从以太网调度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遥控水下作业系统的通信装置,如图1所示,网络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水上主控制器,M个水上从控制器,以及水上工业交换机,水上波分复用收发器构成水上网络,水下主控制器,N个水下从控制器,以及水下工业交换机,水下波分复用收发器构成水下网络。M、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水上、水下子网络装置由水上主控制器和水下主控制器通过光纤进行远距离数据交换。
水上主控制器负责收集M个水上从控制器对水下作业平台的控制指令,并将这些指令打包成一个集成指令报文发送给水下主控制器。
水下主控制器接收到集成指令报文后,将控制指令分解转发至相应的N个水下从控制器,接收这些从控制器反馈的状态信息,并将其打包成一个水下网络的状态信息报文反馈给水上主控制器。
水上、水下工业交换机用于连接水上控制器和水下控制器。
水上、水下波分复用收发器用于实现信号的光电转换和远距离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15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压迫止血敷贴
- 下一篇:筋膜缝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