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式助发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1098.X | 申请日: | 2014-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1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宗;孙合庆;孙合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文宗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发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式助发声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借由耳道收集喉音信号的电子式助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人工喉(artificial throat)助发声器有机械式及电子式,机械式人工喉助发声器是通过气管切口薄膜振动的声波送入咽部的导管再配合构语器官(舌、齿、唇)来发出语音,缺点是容易凝结唾液,使用上较不方便且影响使用者外观。电子式人工喉助发声器是需手持并放置于颈侧喉头四周,缺点是必须用手握持,使用上也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种不会影响使用者外观且易于使用的电子式助发声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影响使用者外观且易于使用的电子式助发声装置。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式助发声装置包含一耳塞、一微型传声器、一处理模块及一微型扩音器;该耳塞具有一朝向耳道的内侧面;该微型传声器设置在该耳塞的内侧面以收集经由耳道传递的一喉音信号;该处理模块电性连接该微型传声器,将该喉音信号经过放大处理为一语音信号;该微型扩音器耦接该处理模块并向外播放该语音信号。
该处理模块具有一自动增益电路,该自动增益电路侦测该喉音信号强度并于该喉音信号强度低时调整较高增益以及于该喉音信号强度高时调整较低增益。
该处理模块还具有一语音合成单元,该语音合成单元对该微型传声器接收的喉音信号的气声进行语音合成以转换为接近人声的语音信号。该处理模块还具有一第一异音消除模块,该第一异音消除模块对于该微型传声器接收的喉音信号进行反馈信号消除及/或噪音消除。
该电子式助发声装置还包括一耳戴式壳体,该耳戴式壳体具有一固定该耳塞的围绕壁且该围绕壁内界定一容置该处理模块的内部空间。
该微型扩音器设置在该围绕壁的另一侧面。
该电子式助发声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该耳塞的内侧面的一微型扬声器,且该处理模块放大处理一外部音源为一音频信号,该微型扬声器电性连接该处理模块并用以发出该音频信号。
该电子式助发声装置还包括一控制电路及一无线传输模块,该控制电路控制该无线传输模块将该微型传声器接收的信号转换为一无线语音信号输出,及/或该控制电路通过该无线传输模块接收一无线语音信号并转换音频信号以通过该微型扬声器输出。
该电子式助发声装置还包括一用以收集该外部音源予该处理模块的一微型麦克风。该处理模块还具有一第二异音消除模块,该第二异音消除模块对于该微型麦克风接收的外部音源进行反馈信号消除及/或噪音消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微型传声器设置在该耳塞的内侧面以收集经由耳道传递的一喉音信号,并以该处理模块将该喉音信号经过放大处理为一语音信号,不会影响用户外观且易于使用,有助于改善无法自然发声者的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式助发声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2是一电路方块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式助发声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3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式助发声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4是一电路方块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式助发声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5是一电路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式助发声装置的放大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一电子式助发声装置100包含一耳塞1、一耳戴式壳体2、一微型传声器31、一处理模块4及一微型扩音器51。
耳塞1具有一朝向使用者的耳道(图未示)的内侧面11;耳戴式壳体2具有一围绕壁21,耳塞1固定在围绕壁21的一内侧面211,且围绕壁21内界定一容置该处理模块4的内部空间。
微型传声器31设置在耳塞1的内侧面11以收集使用者在说话时,经由使用者的喉咙通过耳道传递的一喉音信号;处理模块4电性连接微型传声器31,将该喉音信号经过放大处理为一语音信号;微型扩音器51设置在围绕壁21远离人耳的一外侧面212,且微型扩音器51耦接处理模块4并向外播放该语音信号。
需补充说明的是,微型扩音器51也可以是设置在其他不同位置,或是以不同机构设计,或是以有线或无线方式的方式接取微型传声器31及/或处理模块4的信号,不以图1的安装方式为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文宗,未经孙文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10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板式换热节能采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