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汞触媒干燥系统风量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40632.5 | 申请日: | 2014-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7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 发明(设计)人: | 曹云超;谢跃龙;廖军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万山银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25/00;B01D53/02;B01D4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 地址: | 5542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媒 干燥 系统 风量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汞触媒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汞触媒干燥系统风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汞触媒生产的干燥工序大都是依靠鼓风机将空气送入电热炉加热得到高温气体,然后高温气体依次从干燥炉底部进入,从干燥炉顶部出来,再从预干燥炉底部进入,从预干燥炉顶部出来,这样经过干燥炉出来的尾气与另一套干燥系统的尾气共用一台功率为15KW的引风机,将尾气引入沉降系统除尘后达标排放。
采用上述烘干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不足:(1)由于风机风量较大,且2套干燥系统共用一台风机,因此导致各干燥炉干湿程度不一样引起阻力不同形成偏流;(2)由于在烘干前汞触媒中的氯化汞是以HgCl2·H2O形态存在于活性碳孔隙中,因此在初始阶段温度和气流的变化最容易造成氯化汞随水分解析出来,部分吸附在活性碳的表面,部分随水气流失,不仅影响电耗、烘烤时间、产品质量,还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排放的总量增加,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汞触媒干燥系统风量控制装置。从而降低电能、缩短烘干时间、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汞的排放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汞触媒干燥系统风量控制装置,包括沉降系统及并联布置的干燥系统A和干燥系统B,所述干燥系统A由依次相连的鼓风机A、电热风炉A、干燥炉A和预干燥炉A组成,在预干燥炉A出口端连接有引风机A;所述干燥系统B由依次相连的鼓风机B、电热风炉B、干燥炉B和预干燥炉B组成,在预干燥炉B出口端连接有风机B,所述风机A和引风机B的出口端分别与沉降系统相连。
所述引风机A和引风机B均采用变频风机。
所述变频风机的功率为4kw,风量为2000~3500m3/h。
所述沉降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一级活性碳吸附塔、二级活性碳吸附塔、三级活性碳吸附塔及洗涤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量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通过调节风量,缓慢脱除汞触媒中的水分,能保持氯化汞在活性碳中的深度吸附,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汞的排放总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烘干时间,降低电能消耗,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每1套干燥系统独自采用1台功率为4kw,风量为2000~3500m3/h的变频引风机,可对风量进行分段控制,防止氯化汞随过大的气流波动而流失,提高引风量来加快触媒烘干脱水的效率,有效降低电能,缩短烘烤时间和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干燥系统A,2-干燥系统B,3-沉降系统,101-鼓风机A,102-电热风炉A,103-干燥炉A,104-预干燥炉A,105-引风机A,201-鼓风机B,202-电热风炉B,203-干燥炉B,204-预干燥炉B,205-引风机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汞触媒干燥系统风量控制装置,包括沉降系统3及并联布置的干燥系统A1和干燥系统B2,所述干燥系统A1由依次相连的鼓风机A101、电热风炉A102、干燥炉A103和预干燥炉A104组成,在预干燥炉A104出口端连接有引风机A105;所述干燥系统B2由依次相连的鼓风机B201、电热风炉B202、干燥炉B203和预干燥炉B204组成,在预干燥炉B204出口端连接有风机B205,所述风机A105和引风机B205的出口端分别与沉降系统3相连。所述沉降系统3包括依次相连的一级活性碳吸附塔、二级活性碳吸附塔、三级活性碳吸附塔及洗涤塔。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每套干燥系统采用独立的引风机进行风量控制,防止氯化汞随过大的气流波动而流失,提高引风量来加快触媒烘干脱水的效率,有效降低电能,缩短烘烤时间提高产品质量。
所述引风机A105和引风机B205均采用变频风机。通过变频风机实现对风量的缓慢调节,防止在初始阶段温度和气流的变化造成氯化汞随水分解析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万山银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省万山银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06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