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接竹复合管的管束节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0235.8 | 申请日: | 2014-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3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朱鑫;叶柃;杨会清;周林英;沈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1/00 | 分类号: | F16L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陈琳 |
地址: | 31111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连接 复合管 管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竹缠绕复合管的管束节。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常见管道工程的连接方式有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焊接、管道承插口连接、卡套式连接、热熔连接和沟槽连接(卡箍连接)等。这些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给排水、油气输送等领域,但是竹复合压力管以竹子作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由于竹材的特殊性,目前现有的接口连接方法不能适用。
现有的束节一般用于连接金属管道或塑料管道,需要配合螺纹来实现密封连接,如专利号为201120215013.2,专利名称为“水管束节接头”的中国专利中公开的一种水管束节接头结构。这样的结构无法用于竹复合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方便的管束节。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连接竹复合管的管束节,其特征在于:整体为管状,外壁平整,两端端口内侧倒角,其内壁在长度方向上居中一体化设置有一圈突出的限位台阶,限位台阶两个边缘倒角,限位台阶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采用上述结构的管束节连接两根管子时,管束节的限位台阶对两侧的管子起到定位的作用,限位台阶边缘倒角方便了制作管束节的内衬。管束节端口内侧倒角,便于管子承插连接时顺利插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圈安装槽共有四个,对称分布在限位台阶的两侧。有效的保证了管道连接时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管束节在其密封圈安装槽处的径向截面上由内至外分别为无纺布形成的内衬层、竹篾形成的增强层和外防护层,其余地方的径向截面上由内至外分别为无纺布形成的内衬层、纤维束形成的填充层、竹篾形成的增强层和外防护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管束节的结构适合于各种竹复管之间的连接,且安装过程简单,合格率高。管束节具有内衬层、填充层、增强层和外防护层,能够保证连接处具有合格的刚度、强度以及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备所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备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束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模具为管状,长度方向居中设置有一圈限位凹槽1,模具在限位凹槽1处一分为二并在内壁通过螺丝2拧接。
实施例1
参见图2,1)选用直径与DN600竹复合管配套的模具,在模具两端分别套上两个方形的橡胶圈3,一个模具上套装有4个橡胶圈3,橡胶圈3用于形成管束节上的密封圈安装槽7。
2)在上述模具上涂一层脱模剂。
3)选用竹纤维的无纺布,无纺布上涂覆或浸渍有树脂,树脂优选环氧树树脂,包覆在模具连同橡胶圈上,包覆厚度为1.2~2mm。再以连续多股纤维束缠绕在模具上并避开橡胶圈,缠绕直至与橡胶圈平齐,纤维束可采取化纤、玻纤、竹纤或麻纤等。
4)以厚为0.5-2mm、宽为5-15mm的竹篾编织成与模具等宽的竹篾带,淋胶后环向缠绕在模具上至设计厚度。胶水优选采用用氨基类树脂。
5)加温过固化后对管束节进行外表面打磨。
6)拧开模具上的螺丝2,向两侧拉伸模具,从管束节的两端分别脱去模具及其上的橡胶圈。
7)对管束节端口内侧进行倒角磨削。
8)在管束节外涂一层外防护层和端口涂层。
参见图2、3,制得的管束节整体为管状,外壁平整,两端端口内侧4倒角,其内壁在长度方向上居中一体化设置有一圈突出的限位台阶5,限位台阶两个边缘6倒角,限位台阶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7。管束节在其密封圈安装槽处的径向截面上由内至外分别为无纺布形成的内衬层8、竹篾形成的增强层10和外防护层11,其余地方的径向截面上由内至外分别为无纺布形成的内衬层8、纤维束形成的填充层9、竹篾形成的增强层10和外防护层11。
参见图4,安装时将橡胶密封圈12嵌入管束节内壁的密封圈安装槽7中,在待连接的竹复合管端口13表面刷上润滑剂,用拉紧装置将竹复合管端口13从管束节的一端拉入管束节内至限位台阶5,另一端的安装方式相同。
实施例2
参见图2,1)选用直径与DN1000竹复合管配套的模具,在模具两端分别套上两个方形的橡胶圈3,一个模具上套装有4个橡胶圈3,橡胶圈3用于形成管束节上的密封圈安装槽6。为提高效率,所述的模具4~6个为一组,各模具首尾贴合后同时进行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02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眼插头
- 下一篇:基于方格蔟的快速鲜茧检测自动分选采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