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摇枕与单节车体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9567.4 | 申请日: | 2014-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5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喜红;陶功安;姜永辉;丁长权;颜志军;张文涛;晋军辉;李茂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02 | 分类号: | B61F5/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李发军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体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向架部件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摇枕与单节车体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摇枕与单节车体连接方式多采用心盘加旁承结构,摇枕直接坐落在转向架二系弹簧上,在摇枕中部安装平面心盘,在摇枕两侧端部安装旁承。该结构对中性好,转向架回转灵活,来自车体的垂向载荷由摇枕两侧旁承结构分担。其缺点是旁承作为弹性元件,其纵向间隙、垂向压缩量及表面摩擦系数稳定性等不易控制,车辆过小半径曲线能力受限;心盘主要起回转作用,不承受轴向力,致使摇枕不能随车体落车;目前该结构主要应用于大铁路市场,已不能满足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工况复杂、过小半径曲线性能优越等新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新的运营要求及上述摇枕与车体连接方式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摇枕与单节车体的连接结构,在满足车辆过小曲线性能要求的基础上,致力于使连接结构简单化,通过采用回转支承结构,简化了心盘加旁承结构,实现摇枕随车体落车的可能性,并满足了车辆过小半径曲线的特殊要求,规避了旁承结构摩擦系数不易控制的潜在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摇枕与单节车体的连接结构,包括通过连接部件与车体相连的摇枕;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摇枕的上盖板装有回转支承安装座,该回转支承安装座上装有回转支承,该回转支承包括外环和可相对外环转动内环;所述内环与回转支承安装座固定相连,所述外环与车体的车体安装座固定相连。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
为了方便地实现定位,所述车体安装座上具有与车体定位相连的定位凸台。
根据实施例,作为一种具体的回转支承的具体结构,所述外环和内环之间具有用于安装滚子的滚道,在外环和内环之间的接缝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安装座与回转支承安装面上设有用于与回转支承的外环配合相连的圆环凸台。
为了约束回转支承的旋转角度,所述车体安装座两端各设有两个摇头止挡座,所述摇枕的上盖板上设有位于两个摇头止挡座之间的摇头止挡。
优选地,所述回转支承安装座上设有用于与回转支承的内环配合相连的环状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中,两环回转支承取代了心盘和摇枕两侧旁承结构,降低了转向架与车体的安装高度,实现了车体垂向载荷、径向载荷直接由回转支承到摇枕及转向架的传递;回转支承属于轴承类部件,其自身摩擦系数相对旁承结构比较稳定可控。摇枕上部回转支承安装座和车体安装座分别与回转支承的内圈和外圈相配合、环环相扣,加之螺栓整圈紧固约束,使得整个连接结构更加牢固、可靠。摇枕与车体安装座分设摇头止挡,从而控制了转向架与车体间相对回转角度,起到转向架相对车体回转限位的作用;并且车体安装座上摇头止挡的位置可根据车辆通过最小半径曲线的要求来确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连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满足了转向架与车体的纵向牵引、回转灵活、过小半径曲线能力强等特性要求。
本发明采用两环回转支承不仅能满足转向架相对车体回转运动,而且其摩擦系数相对稳定,能承受来自车体的垂向载荷,牵引力、制动力等产生的径向载荷以及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倾覆力矩,这些优良特性是常规心盘与旁承结构无法比拟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车体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两环回转支承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摇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两环回转支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摇枕与车体连接示意图;
图7是图2的仰视图;
图8是图5的纵剖面示意图。
在图中
1-摇枕; 2-摇头止挡; 3-回转支承;4-紧固件; 5-车体安装座;51-定位凸台; 52-摇头止挡座; 53-圆环凸台; 6-回转支承安装座; 7-车体; 8-环状凸台;31-外环; 32-密封圈; 33-内环; 34-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95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强型的晶硅太阳能电池四主栅电极
- 下一篇:具有场板的半导体部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